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47|回复: 0

习近平的让座与某些官员的端坐:要哪一种“人伦常情”?

[复制链接]

8543

主题

1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861

终身成就勋章

admin 发表于 2017-11-20 11: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股温暖的力量,一个感人的瞬间,这几天成为网上线下热议的话题——就在上周五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代表,当他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两位年事已高,站在他身后,马上拉住他俩的手,一把拉开前排的椅子,请两位老人坐到自己身旁来,“来!挤挤就行了”。就这样,我们看到的合影,中间就是两位老者与总书记“挤”在一起的瞬间。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有关部门的同志说,给老道德模范让座,这是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就叫“人伦常情”……

总书记“让座”,令人感动,而这一瞬间引起持续热议,我想还有一个原因。恰好就在这几天,微信上广泛传播着两张“鲜明对比”的照片,一是1963年邓颖超同志与北师大女附中教师合影,教龄30年以上的老教师,全部安坐在第一排,而邓大姐与当时教育部的部长们,则全部肃立在他们身后。二是一张近年领导视察某大学科研中心的合影,十来位官员端坐在第一排的椅子上,而后排呢?不光80余岁的男女老教授站着,连90岁的科学泰斗都颤颤巍巍弯身站在后面。

这两张照片的传播,使人无限唏嘘,令人好不是滋味,邓大姐的敬老崇老,她的尊师重教,在她看来,其实是一种油然而生的“人伦常情”,而另一张照片中的这批官员,他们似乎也不是不敬老,平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还可能反复强调呢!可是他们一屁股坐下去,也不管九旬老教授勉强站着,恐怕也是习惯而来的一种“人伦常情”吧——人们热议这两张照片的时候,再看总书记“感人的瞬间”加真情的“让座”,怎么不要感慨万千呢!

其实生活当中,两种不同的“人伦常情”,并不只限于一个“坐”字,比如还有一个“走”呢。日常的官场中,让领导先走、让领导先行的观念已深入官心,每个人在比自己更高一级或高几级的官员面前,都很难有放松的心态,谁又敢拿出真本事在领导面前显摆?这个“让领导先走”,近年间又响起过,某旅游胜地人山人海,交通堵塞,为了“让领导先走”,当地“有关部门”硬是把救护车也一并拦下,以便让“领导”的车队“先走”!这对他们来说,叫做“人伦常情”,叫做喊惯了,也习惯了“让领导先走”,并不是什么刻意所为啊!

问题恐怕就在这里,多少年以来,也有一种“人伦常情”,叫做“官本位”。当了“领导”嘛,椅子他要先坐,出行他要先走,架子他要高人一等,待遇他要超人一筹。其实也不是他要独行,而是“规矩”如此,大家如此。敬老崇老,他也常挂嘴边,但是到了九旬老翁站在他身后,他就不知道“让”一下,因为这一“让”,也许就坏了“规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也懂,但一到他端坐着、老泰斗站着,他就不觉得不对,也不会去让他与自己“挤”在一起,因为这一“挤”,不是破了官场的惯例和规则吗?所以不必过分地批评这些同志,“文化”使然规矩如此嘛,他也算不得怎样出格啊!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总书记前几天的那一“让”,并不只是一点感人,那是发扬一种现代文明的“人伦常情”,也是对多少年曾经浸淫的那种“文化”与“规矩”的一个破除呢。我们切不要在感动之后又来个轻忘,复又回归到那“亘古不变”的“规矩”哦!
为人民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5-12 14: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