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4|回复: 0

两节短暂团聚又将分离 “通讯录里的父母”盼借力养老

[复制链接]

8543

主题

1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865

终身成就勋章

admin 发表于 2017-10-7 15: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7日电(记者 杨月)“我最无助的时候: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中秋国庆两节假期期间,不少难得欢聚的家庭马上又要面临分离,空巢老人成了不少家庭头疼的问题。人们很容易感受到空巢老人的无助与无力,也很容易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怕给孩子们添麻烦。
近日,由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社会建设蓝皮书:2017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北上广深流动老人的家庭化流动特征突出,因照顾孙辈而流动的流动老人比例最大,占35.2%;因养老而流动的流动老人,占23.1%。
报告指出,在不同城市中流动老人流动原因的分布上,在北京和上海因治病流动的比例分别为1.1%和0.3%,而在受访流动老人中,不存在因为治病而流动到广州和深圳的情况。同时,在北京和上海养老的流动老人比例也高于在广州和深圳养老的流动老人比例。与其他三个城市相比,在广州因务工经商而流动的流动老人比例最高,占17.2%。
可见,照顾晚辈、养老、治病是老人流动最主要的原因。对于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来说,侍奉父母确有难度,如何让流动老人在异地安享晚年,同时让“通讯录里的父母”在家乡安居,成为全社会的一道考题。

3187000604af4a283075

天津市东丽区养老中心提供的陪护服务。资料图
专家建议,身处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可施行“借力养老”,即借他人之力、技术之力、制度之力来养老。比如,目前,不少地方正在积极打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模式。尽管子女不在身边,但老人居家生活,一遇难题可向社区、机构伸手。这一模式的背景,就是“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还有专家指出,眼下席卷全社会的智能化浪潮,也可以对接养老模式,有的地方推出虚拟养老院,也称“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由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借助载体是智能化、信息化。通过互联网构建出一个庞大的虚拟社区,通过智慧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建立服务体系,整合提供更多的养老资源信息,使老人足不出户便享受到便捷、精准的服务。这种“互联网+”衍生出来的养老模式变革,既让老人舒心,又让子女安心。此外,还有的地方探索共享养老、众筹养老等等。每一种有意义的养老探索都可以尝试,每一种助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模式都值得点赞。
欢迎拨打中国青年网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中国青年网”(ID:youthzqw)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为人民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11-12 20: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