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 李艳洁 北京报道
丹麦首相赫勒·托宁-施密特(Helle Thorning-Schmidt)于 9 月 9 日至 12 日对中国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以加强和深化中丹政治和经贸的双赢关系、促进两国民间的交流和往来。
陪同首相访华的还有丹麦气候、能源与建筑大臣拉斯穆斯·赫维格·彼得森 (Rasmus Helveg Petersen),丹麦环境大臣克尔斯滕·布罗斯博(Kirsten Brosb?l),和由数家丹麦企业高层和主要贸易组织代表组成的代表团。
能源、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为丹中两国双边合作的重点领域,也是丹麦此次访华的主要议题。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中国的消费者对提高产品质量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人们一直都在追求安全的食品和高质量的农产品。因此,它们也成为丹麦和中国双边贸易的核心产品。中国市场非常值得探索,不仅仅是因为巨大的潜在客户群, 而且还因为民众对于食品质量,安全和创新手段越来越高的要求,” 丹麦首相赫勒 ·托宁-施密特在丹麦驻华使馆9月9日举办的酒会上表示。一些丹麦大企业,包括“嘉士伯”(Carlsberg)的啤酒,“阿拉食品”(Arla Foods) 的奶制品,“哥本哈根皮草”(Kopenhagen Fur)的服饰,“诺维信”的酶类产品 和“阿胡斯油脂公司”(AAK)的菜油,在该酒会上展示了自己的产品和质量安全实力。
9 月 11 日,丹麦王国大使馆举行食品安全圆桌会议,丹麦首相赫勒·托宁-施密特女士,丹麦兽医与食品管理局局长艾斯本·埃格德·拉斯姆森先生,与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勇先生,共同探讨了食品生产安全标准的未来发展走向。
能源是丹麦首相也是丹麦首相此次访华的重要内容。
9 月 10 日, 赫勒·托宁-施密特首相与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共同参观了丹麦风力发电机制造商“维斯塔斯”(Vestas)在天津的生产基地。天津是“维斯塔斯”在全球最大的综合风电设备生产基地,建于 2006 年。
当天,包括“维斯塔斯”、生物技术企业“诺维信”(Novozymes)和制药商“诺和诺德”(Novo Nordisk)在内的三家丹麦在津企业,同天津市电力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根据协议,签署各方将会携手建立一个装机规模为 50MW 的风力发电 厂,生产绿色能源来满足“诺维信”和“诺和诺德”这两家驻本地企业的生产需要。
丹麦在风电方面技术力量雄厚。在丹麦每年使用的电力总量中,约有 30%产自于风能,多余的电量还通过输电网络送至其他国家。
中国每年新增大约 15GW 至 18GW 的风电装机容量,计划 2015 年装机容量达到 100GW, 2020 年有望达到 200GW。这有助于中国实现摆脱化石燃料驱动经济发展的目标。
自 1994 年以来,丹麦积极地向中国提供绿色能源的解决方案来满足中国在这方面所 面临的挑战。同年,丹中两国开始了首个以气候和能源为主题的双边合作。目前, 两国间共有四个类似合作协议,同时,两国间能源专家和决策者的交流也非常频繁。
2012 年,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在北京成立。该中心直属于国家能源局,是协助国家能源主管部门进行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及组织实施、统筹协调行业管理的业务支撑机构。
丹麦与中国在 2008 年建立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显现出积极效果,两国在包括能源、 环境、食品安全和创新等领域中达成了一系列新合作。两国领导人决定提升两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在更多领域中形成双赢合作,来进一步巩固双方伙伴关系在近几年的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十位丹麦内阁大臣已经访问过中国,在这段时间内,11 位中国部长级官员访问了丹麦。
“我们眼前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史上绝无仅有的财富积累期。中国经济总量随着购买 力一同强劲增长。这些都表明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丹 麦必须参与到这个发展过程中来,”赫勒·托宁-施密特9月9日下午在丹麦驻华使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在座的记者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