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61|回复: 0

为什么是这一块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孕育之地?

[复制链接]

8543

主题

1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865

终身成就勋章

admin 发表于 2017-10-25 11: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0月22日下午,第一届“渔阳里文化论坛”在上海大学召开。这是继去年10月在上海大学召开的“渔阳里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学术研讨会之后,又一次以“渔阳里”为主题的学术盛会。六十多位学者与会参加了研讨。
此次论坛由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市思政课改革协作组、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本次论坛的举办正值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渔阳里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孕育之地,首届渔阳里文化论坛的召开别具意义。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在致辞中指出,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突破单学科研究的局限,努力重现上海社会历史空间,必将取得积极研究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地,我们要携手奋进,推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在实践中深化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解。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认为,今天我们在向实现中国梦冲刺的日子里,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纪念和讨论渔阳里前辈的思想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他强调要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的研究,这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就高校而言,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必须要贯彻到教学中去,史学以求真为本,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必须通过思政课、人文素养课和历史学专业课,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和明白历史的真实,了解渔阳里的发展历史和意义所在,了解百年中国从思想激荡的渔阳里到进入新时代走向实现中国梦这一路是怎么走来的。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认为,自1916年袁世凯死后,到1923年国民党改组以前,上海特别是法租界新区,一直是中国激进知识分子活动相对集中的区域。这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力量,一是信仰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二是国民党政治精英。这两部分力量,在当时都属于激进知识分子。法租界旧区西部、新区东部,成为这些激进知识分子集中居住、活动区域的原因是:一是国家政治环境变化,即袁世凯去世,对革命党解禁,为激进知识分子活动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二是三大外部机遇,即扩界、拆城、填浜,促成区域后发优势。扩界、拆城、填浜这三件大事,使得法租界与城厢内外、法租界与公共租界连成一片,为法租界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陈独秀居住的渔阳里、李汉俊居住的望志路附近房屋,都是在1914年以后建造的。三是五大优良因素,构成中等阶层理想居住环境。五大优良因素,即规划精致、公共设施优良(公共交通、警政、环保)、远离工业区港务区、房价适中、密度适中。综上所述,从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综合来看,1916年以后1923年以前活跃于上海的激进知识分子,多有自己的职业,属于中等阶层,居住在法租界旧区西部、新区东部,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云提出上海建党精神的理由有六点:一,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二,一大、二大和四大均在上海召开;三,中共中央驻地在上海长达13年之久;四,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主要是在上海形成的;五,中国共产党建党的使命主要是在上海完成的;六,以具体的时空环境为定位的精神元素,则更加清晰地折射其精神的本质特性。中国共产党的上海建党精神,同后来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上海建党精神还与上海的城市文明传统和上海的海派文化具有相互吸纳、濡化和传承的不可分割性。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当时中国任何地方都缺少的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经济科技基础、地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多元文化氛围和群英荟萃的人才条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是中国共产党初创诞生于斯,成长完善于斯的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选择;与此相呼应,上海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主要源头活水,则又是历史的和逻辑的结论。
上海建党精神的内涵有三句话24个字:一是忠于信念、坚定理想;二是敢于担当、勇于拼搏;三是不断探索、开拓创新。这三者在建党精神中的地位和功能应该是:忠于信念、坚定理想是上海建党精神的统帅之魂;敢于担当、勇于拼搏是上海建党精神的关键之要;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是上海建党精神的血脉之基。这三者既具有各自独立的内涵,又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互为因果的内在性本质。
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瑊认为,渔阳里是中国共产党孕育初心之地,所以渔阳里文化论坛在此时召开,更有意义。后辈们应将先贤们的奋斗历程置于风雨苍黄的中国现代史的背景去理解,才能体会其充满温暖与情怀的生命存在,才能对其表达应有的尊重和敬意。

31a50003924ea3264c87

主编:王多
319f000b3d369d77756e
为人民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11-10 04: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