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3|回复: 0

实践证明环境保护有利于经济增长,但为何总有人炒作“环保打击实体经济”?

[复制链接]

8543

主题

1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865

终身成就勋章

admin 发表于 2017-10-11 18: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所谓“环保打击实体经济”的言论又开始冒头。在考察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通常会陷入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逻辑”,那就是环保的政策和措施具体到各个企业时,会令企业承担额外的“环境治理成本”。而一旦这个额外的“环境治理成本”超出企业承受的范围,企业就可能面临停产甚至是倒闭。但问题是,根据世界各国现有的环保实践,环境保护显然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理解上的“错位”呢?
其实,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在考察环保与发展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不同的维度,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个维度是效率。
效率是用来计算单位成本产出水平的一个指标。实现效率最大化的基本条件,是在成本收益对等的条件下按照价格信号来配置资源。这是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最优化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具体到生态环境资源的利用上,那就是污染排放给社会(而不是个体)带来的总成本要与生产的收益对等。就一般均衡的角度看,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等各种资源在内的生产要素,只要其中任何一种要素没有按照上述原则进行配置,其结果就不仅只是造成这一种要素的资源错配(扭曲),而且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总体错配(扭曲)。就此而言,马克思所言“自然是一切生产力的源泉”,实则包含了“不能低估自然(生态环境)价值”的意思。这一点恰恰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要基准线,正是由于环保有利于我们重新调整资源配置的关系,解决自然环境资源扭曲配置的困境,并解决社会整体资源扭曲配置的问题,所以,才占据了“效率”上的道德制高点。
第二个维度是公平。
进一步的问题在于,作为经济学首要问题的效率上的道德制高点,还无法真正解释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环保与经济两者间的关系,因此,还必须回应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效率提高了,那么为何还有部分群体的利益受损呢?这就涉及到第二个维度——公平。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公平。具体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过程,公平有着两层含义。
一个是时间意义上的,即环境保护可以通过对现有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来维护“后来者”(子孙后代)的环境权益(权利)。就此而言,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一种“公平”。二是空间意义上的,即在同一个时期中,环境保护的结果会否在“效率优先”的考量下有损部分群体的利益呢?撇开起点和过程的合法性,仅就结果而言,环境保护的结果在客观上的确会造成利益的再分配,进而有损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如果具体到消费行为,譬如,在外卖过程中规定必须使用环保标准更高、价格更加昂贵的纸盒子,那在每天上千万人次的消费过程中,外卖企业就将承担更高的外卖成本。
效率至上的原则无法完全克服公平缺失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譬如,在短期内,环保的各项举措会造成企业的关停,给企业增加额外的成本,这些成本也会通过不同渠道向就业、物价、生活成本等领域传导,造成一定范围的群体利益受损,并给环保工作自身带来反作用。但这并不能成为不环保的理由。
那么,怎么解决此类问题呢?其实,还是要从公平自身出发。一方面,效率的提高能否通过“希克斯效应”弥补部分受损者的利益,减缓环境保护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比如,基于环境问题的某些历史成因,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成本能否由环境得益方(特定群体或不特定群体)与环境受损方按照某个比例来共同分担。这样,在总福利增加的大前提下,将有助于降低受损者的成本;另一方面,能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政府的社会经济服务职能,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企业更好地转型,以及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帮助受损利益群体,从而把环保在短期内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
第三个维度是“注意力”
在理解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还有一种“注意力”的维度,那就是由环保引发的某个社会或经济事件,造成一种舆论上的注意力冲击,进而产生对环保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进一步关注和判断。而这在信息社会扑面而来的时代背景下,日益显出其重要性。
其实,“注意力”维度背后的含义在于,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趋势下,个别具有“注意力经济”特征的环保事件会陆续引发各种社会热点。这虽然体现了全社会对于环保的高度关注,但却也有其不利之处,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过大地渲染了环保给某些特定个体或群体造成的损失,令公众过度关注环保与经济发展关系中的矛盾之处,而忽视了那些引发和激化矛盾的真正因素。比如,有的企业会通过一些具有冲击性的字眼来放大对其的实际影响。还比如,有的企业会提出,是突如其来的环保风暴冲击到了生产,致使其无法在短期内进行及时调整,进而产生巨额的经济损失。但事实上,通常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关部门就会下发环保整改通知书。而这段时间对于企业采取各种措施是留有空间的。因此,某种程度上说,是企业对环保的漠视和误判导致了自身的“措手不及”。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注意力”固然是谈论环保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维度,但也提出了如何避免被“注意力”过度绑架的问题。
从“注意力”的维度中出发,值得反思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如何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环保信息的共享机制,各种环保处罚(也包括奖励)信息能否在第一时间向全社会及时公开共享。此外,引入社会力量和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企业等排污主体开展必要的监督,在全社会形成绿色至上的竞争氛围,无疑也将在大大提高环保功效的同时,较好地缓冲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张关系。
除上述三个维度之外,技术进步、全球化等外部因素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环保的经济影响,使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不同关系。但究其根本,环保有利于重新调整资源配置的关系,解决自然环境资源扭曲配置的困境,并解决社会整体资源扭曲配置的问题,这才是从世界各国环保实践看环境保护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总之,如果忽视了上述诸多维度,而仅从事件的“注意力”价值出发来诠释环保的经济影响,那就会给社会带来某种误解,给政府造成某种“误判”。
基于以上三种维度的分析,可以发现,要准确地理解当下环保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重要的是摆正“姿势”,对好基准线,在同一个维度上展开讨论,然后再找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否则,我们的讨论不仅仅可能会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所误导,更有可能陷入“鸡生蛋,蛋生鸡”反复循环的危险。
(作者为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主编:王珍,编辑:李小佳,邮箱:shhgcsxh@163.com)
为人民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11-11 23: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