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两名中国学生的画作让专家很吃惊。
丹麦学生画的多是花朵、蝴蝶一类简单图像。
这个倒霉的丹麦孩子,打开中国试卷一脸懵逼!
这个丹麦孩子太可爱了,疯狂吐槽。
似乎无论是哪个国家,都非常热衷于比较本国教育和外国教育的差异。当中国学生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国际学生能力评估测试中,完爆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后,不服气的丹麦人和中国孩子再来了一场比试。
、这场比试不仅包括阅读、数学、英语,还有团队合作和创新。长久以来,中国学生都被认为缺乏西方教育中所推崇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可是结果,中国学生竟然在团队合作和创新上均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这场比赛被丹麦电视台制作成了一个四期,时长近四个小时的节目,名为《丹麦9年Z班VS中国
初三13班》。
阅 读 能 力
首先是阅读能力,包括5篇文章,13个问题,全是英语的。虽然一些丹麦学生的考试结果比中国最好的学生还要强,但因为有部分学生成绩太差,拉低了班级平均分。测评结果中国学生平均分稍胜于丹麦学生,赢了。
数 学 测 试
接下来是数学测试。学生要完成两个数学测试,先是中国版的数学试卷,然后是丹麦版的数学试卷。
中国版的试卷,中国学生平均答对了90%的题,丹麦学生答对了30%的题,成绩是丹麦学生的3倍。
其实题并不难啊,比如第一题,问-6的负数是什么?90%的丹麦学生都答对了。但到了第二题立马看出差距了,这题问哪个公式是正确的,正确答案是D。中国学生正确率96%,丹麦只有9%。
而事实上,对于丹麦学生,专家们已经把中国试题中最难的一部分题删除了,因为有些数学知识在丹麦根本没有教过。本来以为至少班里的尖子生会完成的不错,可是惨败啊,丹麦专家开始找原因了。他们认为,这样的测试结果并不能体现学生全面的能力。因为在中国大家学数学的时间很长啊,中国数学考试是很早以前的“纯数学”教育啊……而丹麦数学教育更偏重于应用,很多问题被放到实际生活背景中去,所以他们认为丹麦学生在丹麦版的数学测试中表现会更好。
可是结果依然是大比分地胜出,在丹麦版测试中,中国平均得了57分,而丹麦只有26分,其中将近四份之一的学生答对的题还不到10%。学了九年,只达到这个水平,这让丹麦的教育专家相当惆怅。
团 队 合 作 能 力
接下来是重头戏了,测试两国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到底谁会赢呢?这个方面丹麦专家感觉很有信心,他们称之前参加PISA测试的时候,曾经调查过丹麦学生对于自己团队合作能力的感觉,大家普遍反映自我感觉良好。
节目组从两国学生中分别挑出两个小组,每组4个学生,在20分钟内用50张白纸和4卷胶带制造一个能容纳小组4个人的独立建筑物。专家通过观察整个建造过程,看他们如何通力合作。
中国学生面对任务非常专注,他们仔细计算了房子所需的高度,每个环节需要用纸的张数,相互听取意见,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但丹麦学生埋头做自己的,全然不顾其他人的建议。
事实上,最后中国学生搭建的房子也比丹麦学生搭建的要牢固很多。最后专家说,中国学生的团队表现更好。
这名丹麦专家解释说,中国学生团队表现更好的原因在于中国学生是典型的任务指向型,因为执行任务时高度专注,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相互促进。相反,丹麦社会更加开放,人们不相信权威,因此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更想表现自我,不太愿意听从别人的意见。
创 新 能 力
最有趣的部分来了,测试两国学生的创造力。
节目组在丹麦奥德堡大学创新能力专家的鼎力协助下设置了这个任务:在规定的十分钟内让学生独自在有了两个C的画面上进行创造,考察他们在画里表现出来的思考能力,以及思想的原创性。
丹麦人认为,中国学生只是上学,然后回家做作业、睡觉,但是丹麦学生有丰富和课余生活和课外活动,可以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在创新能力上会更有优势。
最后的测试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四个专家在全面比对两国学生的作品后评判,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明显高于丹麦学生,尤其是在思维的拓展性,以及对他人现有知识的进一步完善与扩展能力方面,中国学生得分非常高,比丹麦学生高了100%。
对此,丹麦专家表示极度的担心,认为丹麦人所认为的创新到底是不是错了,什么才是创新,这值得思考。另一个丹麦专家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基础知识是创新的根本和源泉,没有基础知识的创新是无本之源。
的确,从节目组的呈现来看,丹麦初三孩子在有些常识方面真的让人有点汗颜,无法正确回答太阳从哪边升起和法国的首都……
英 语 能 力 测 试
最后一项是英语能力测试。这一次,丹麦赢了,中国学生不仅在听说上落后丹麦,在理解和语言运用上也输给了丹麦。这在丹麦人的意料之中,因为丹麦和英语国家都是字母文字国家,从思维模式来看是占有先天优势的。
丹麦各个教育专家对这场比赛也表示出了不同的看法。
一些人仍旧大力支持西方的教育模式,认为丹麦学生永远都不要学习中国一天学习12小时的教育模式。因为两国的文化差异太大,不能照搬对方的模式。
另外一些则提出了自己的忧虑。下面这位是丹麦公立学校的批评家,他认为应该向中国学习基础教育制度,丹麦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需要改革。不然,丹麦的孩子将无法和中国孩子竞争。总 结
中国学生竟然在创新上赢了外国人。那么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呼唤改革的中国教育究竟错在哪里?
看完整场比赛,我们发现,中国基础教育实际上为孩子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远超包括丹麦在内的西方国家。而这些知识,正是创新所必不可少的根基。
可是我们同样感到揪心,为中国孩子在成长拼搏过程中不得不背负的沉重教育负担。这个负担在这场比赛中也一览无余。(蓝橡树)
相关链接
丹麦教育:学人生重于学考试
一位朋友去丹麦一所中学担任助教,很快被震惊了。她说:丹麦的教育,是为了帮学生经营一个快乐而健康的人生;反观,我过往所受的教育常常为了各种目标,不断地牺牲人生——甚至长大后也持续下去。
丹麦的教育思维中,认真地将“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视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丹麦,大部分的学生都会有一到两年的间隔年。可能在高中毕业后的任何时间发生——上大学前,大学中间,大学毕业,都行。为的是用自己的方式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丹麦对18岁青年的态度是:你成年了,世界在你眼前,你可以去任何地方。
丹麦数学科重视口试,而不是运算。口试时,老师给学生一个题目,学生描述他会怎么分析,怎么列算式。丹麦的数学老师认为,学会列算式、分析问题是最重要的,至于算出答案,这件事情交给计算机就好了。
丹麦学校中,学科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跨学科的教学,让各科目的能力与知识交融运用,是老师们所重视的。例如,丹麦文课会给学生艺术相关的作业:给学生几幅丹麦艺术家的画作,学生的作业是写艺术评论。
丹麦中学不会分班,但该校每个导师会负责7-10位学生,每周有40分钟的导师课程。在导师课程之中,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当时面对的各种生活课题。例如智慧手机该怎么用才不会影响到别人、影响上课,也谈学生学习的问题、未来的规划等等。 (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