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54|回复: 0

丹麦“大龙”春卷的腾飞路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1006

终身成就勋章特殊贡献勋章优秀斑竹勋章曾任斑竹勋章热心助人勋章

龙一 发表于 2013-9-18 11: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网哥本哈根9月13日电(记者杨敬忠、宣敏)丹麦著名食品企业“大龙春卷”在丹麦无人不晓,而且漂洋过海,畅销很多欧美国家,成为闻名世界的中国美食品牌。“大龙春卷”现任总裁范汉民是“大龙春卷”创始人范岁久的小儿子。近日,新华社记者采访这位大名鼎鼎的丹麦华裔企业家,听他讲述大龙春卷的腾飞路。
    大龙春卷由范岁久1961年在丹麦创立的,当时叫“范氏春卷”。范汉民说,我要经营好父亲创立的这份产业,让事业后继有人,世代传承,同时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中丹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范岁久1912年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个商人家庭。1935年,他到丹麦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和技术,计划两年后学成归国,帮助爷爷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
    1940年,范岁久从丹麦皇家兽医农业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准备踏上归途报效国家。然而,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范岁久与家里失去了联系,只得滞留丹麦。范岁久继续在丹麦深造,攻读农业博士学位。1945年,他与一位丹麦姑娘结婚,范汉民的姐姐和哥哥相继出生。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范岁久不得不放弃了返回中国的打算。
    当时,丹麦人对遥远的东方国度——中国还非常陌生。怎么样才能增加丹麦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呢?范岁久想到了把外国人喜爱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引入丹麦。他利用自己掌握的高水平的农业食品知识,尝试在丹麦酿制中国酱油并取得成功。196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以与世界最古老的的游乐园、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蒂沃利游乐园合作,在园中的小吃摊位上试售中国春卷,谁知竟然大受欢迎,销量从每天的100只增加到200只、300只、500只……中国春卷就这样在丹麦一举成名,“范氏春卷”应运而生。
    1964年,范岁久把自己生产春卷的公司命名为“大龙”,“范氏春卷”也变成了“大龙春卷”。龙是中国的图腾和象征,寄托着范岁久对祖国的眷念之情和拳拳之心。随着“大龙春卷”生意规模不断扩大,范岁久又逐步解决了春卷规模化生产中的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了解决最重要的春卷保鲜问题,他研发和改良了冷冻技术,使得保鲜期大大延长,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规模,促进了销量。鉴于手工制作春卷速度慢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他又研制出专业化机器,采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春卷,使得产量突飞猛进。现在,“大龙春卷”的工厂已经实现了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出货的全自动化流水作业,每天生产约100万只春卷,销往欧美国家。
    1989年,毕业于哥本哈根商学院的范汉民加入了父亲的春卷事业。1992年,他从父亲手上正式接管“大龙春卷”。
    范汉民说,“大龙春卷”的成长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经沉浮。公司在丹麦中部尼堡的工厂曾经两次遭受大火,损失惨重。食品生产本身是一个门槛低、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交通成本不断降低,丹麦消费者现在可以在超市里直接购买到来自中国的春卷,也能买到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各种食品,食品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我们需要不断捕捉和适应消费者喜好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力争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范汉民说,我小时候很少见到父亲,因为他总是在研究室或工厂埋头苦干。父亲的成功源于中国人一向秉承的脚踏实地勤恳工作的美德。我有信心继承父亲的遗愿,让中国饮食品牌代代相传,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范岁久退休后,专注于创立和发展“大龙基金会”(注:该基金会在2003年更名为“范岁久基金会”),基金会主要致力于资助中国留学生以及华侨华人的公益活动,推动中丹友谊深入发展,支持中国的建设。范汉民说,现在我牢记着父亲的教导,全力支持基金会的事业,作为“龙的传人”积极促进中丹合作与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11-11 22: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