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67|回复: 0

廖逊:低碳经济的模范——丹麦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9419

终身成就勋章特殊贡献勋章优秀斑竹勋章曾任斑竹勋章热心助人勋章

龙一 发表于 2010-10-22 07: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网海南视窗特约评论员:廖逊
  
   去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确实选对了地方。因为丹麦堪称低碳经济的模范。
  
   1997年4-5月,我曾在丹麦讲学一个月,期间还访问了挪威和瑞典。印象最深的就是,丹麦不愧为“自行车王国”。
  
   即使在国外,我也保持晨跑的习惯,身上带一份地图,每天变换不同的路线。也就十来天,便把这座城市的主要街巷,记得滚瓜烂熟。一天在朋友家,偶然看到一幅19世纪安徒生时代的哥本哈根鸟瞰图,居然和今天一模一样!这才知道,人家的现代化都建设在房子里面,外壳必须修旧如旧,这是法律的规定。
  
   保留19世纪的街道虽然很美,却不方便。家住郊区的人开车上班,进了城就把车停在车场,然后要么搭乘公共汽车,要改骑自行车。全城到处是自行车租借点,只要交6克朗就能取一辆自行车,骑到任何一个方便的租借点把车一放,又收回6克朗,租金为0。这实在太方便了,中国人谁不会骑车呀?一骑上车,就觉得街道一点也不窄,刚刚合适。媒体上得悉,现在押金是20克朗,但车仍旧白骑。
  
   哥本哈根是世界上唯一被国际自行车联盟,授予“自行车城”的城市。却并非像中国贫穷年代那样,不得已而为之。丹麦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2009年人均GDP56115美元,排名世界第5。美国才第9,比丹麦少9375美元。因为工业化“出道早”,又赶上了廉价石油时代,人民生活丰裕,据说当代街道也曾拥堵不堪,也面临过“要旧城风貌,还是要新式交通”的两难抉择。不料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终于使丹麦痛下决心:弃车留城,保护古都。
  
   今天的欧盟,就是早年的欧洲煤钢联盟,后来叫欧洲共同市场,最初由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组成。英国因为与美国关系特殊不受欢迎,就自己拉上6个小兄弟另起炉灶,它们是丹麦、挪威、瑞典、瑞士、奥地利和葡萄牙,7国在1960年成立了一个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整个60年代的西欧,就是两大自由贸易组织对抗,因为英国集团都是些小不点,在市场竞争中频频失利。穷则变,变则通,于是就有了1973年1月,爱德华•希思保守党内阁领导下的英国,和安高•约恩森社会民主党内阁领导下的丹麦,宣布退出自由贸易联盟,加入共同市场,成为欧盟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不料就在那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一次把石油作为政治武器,剑指“亲以色列”国家,美国名列第1,丹麦名列第2,还有荷兰、葡萄牙、罗得西亚和南非等,都作为“不友好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地大物博的美国,尚且被搞得狼狈不堪,丹麦的面积只比海南略大,又没有多少自然资源,当时北海刚刚完成谈判划界,石油尚未开采出来,这可惨了,整个国家乱作一团!当年12月欧共体成员在哥本哈根举行了首脑会议,专门讨论如何应对石油危机,催生了1974年的第一部共同体能源战略《共同体能源政策——1985年目标》。文件规定,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石油以外的多种能源,一方面要大力改变能源消费模式。不过说归说,做归做。80年代北海石油开发成功,许多国家“好了伤疤忘了疼”,开始放宽了能源消费,特别是像挪威那样的石油暴发户。我去访问时,所住的宾馆并不豪华,盥洗室里却居然铺着地热砖,每天晚上洗完衣服往地上一铺,烘干了第二天一早就能穿!
  
   丹麦人却不是这样,无论石油形势好坏,都坚持节能消费。自行车一经风行起来,就长期坚持下去。到了现在,全国540万人口,竟有420万辆自行车,是世界上人均自行车占有量最多的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起,哥本哈根就大力修建自行车道,到1995年已经达到300多公里。如今全国数千公里自行车道,还专门修改法律,允许自行车上轮渡,上火车,上长途客车,使自行车在全国城乡畅行无阻。光是哥本哈根的自行车租借点,就多达125个。所有的公共场所,包括各级议会,都设置了自行车存车场。
  
   在政府的各种政策鼓励下,自行车成了全国人民的代步首选。据丹麦朋友讲,提起交通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行车,其次才是地铁,再次才是公交,最后才是出租汽车和私家轿车。丹麦是社会主义者长期执政的福利国家,公民收入非常平均,举国上下的公民,都要交出一半的收入“吃大锅饭”,税赋高额累进。所以没人买不起轿车,就像没人住不起公寓、没人玩不起旅游一样。城里私人轿车家家都有,不去郊游绝少使用。只有家住郊区独立住宅的人,才天天开车。
  
   在许多国家,着便装时骑自行车,着正装时就改用别的交通工具。丹麦人可不顾忌这个,许多政府官员、公司白领,都大大方方地穿西装打领带骑自行车。经常可以看到内阁部长、财团大亨、社会名流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疾驰而过。
  
   当然,消费减排是一方面,更多的功夫还下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上。丹麦人的长项是风能发电,2007年已经占到全国总发电量的20%,比我10年前去时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70%。什么时候风能价格成本下降到低于石油,什么时候才有可能取代石油。
  
   1997年时,我对丹麦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出城到处都银白色的风车。我这才知道风车不是荷兰人的专利。一位学者带着我,回他的乡下老家小住,沿途各处,美不胜收。农民比城里人还富,他姐姐一家靠养60多头奶牛为生,住宅比教授本人高档得多。他父母的住宅也很讲究,里里外外一尘不染。我不由得赞叹,真像我理想中的共产主义!不料那位教授很认真地说:“我们就是共产主义”,说着取出《共产党宣言》,一条一条地拿来和中丹两国的实际相互对照,果然人家人已经做到的,比咱们多得多,难怪小平同志要说,世界上没有什么穷的社会主义,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还不合格。
  
   那时候的风能发电,丹麦人还只是自己使用,现在却听说已经开始通过海底电缆,大量向德国出口了。发展风能是即将国策,无论是哪一党上台都大力支持。每台风能发电机享受的财政补贴高达30%,才使私人投资者积极性,长期保持高涨。
  
   原来人们特别担心风车的噪音污染,如今这个问题已经从技术上得到解决,目前的噪声指数为64分贝,只相当人们聊天的音量。丹麦的风能产业发达,2007年出口的风能涡轮机,占当年全球市场的1/3。丹麦造的三叶片、定速、直联输电网新能源概念产品,也已经成为世界风轮行业的主流产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5-5 04: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