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03|回复: 0

心系健康 胸怀天下① | 怎么跟肺癌说“NO”?

[复制链接]

8543

主题

1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861

终身成就勋章

admin 发表于 2017-11-13 12: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31b1000a048c21c04abd


31b1000a048e4f7d0a13

随着环境、生活方式等改变,肺癌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也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居首位的肿瘤“头号杀手”。
上海市胸科医院是我国最早开展肺癌规范化治疗的单位之一,早在上个世纪,胸科医院的学科创始人吴善芳、徐昌文就提出“多学科综合治疗肺癌”的理念,其后,经过数十年努力,胸科医院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肺癌诊治的学科群,涵盖从早筛早诊、微创外科、化疗放疗、靶向免疫等各个方面,建有数个国家级重点专科,胸外学科连续多年获得“全国最佳医院(专科)”全国第二、上海第一,多学科综合治疗肺癌的整体水平始终保持国际一流、国内领先。

31b2000df855bf45dc67

截至2016年底,上海市胸科医院胸部外科手术量突破1万例,保持全国第一。在这个中国最大胸部外科中心,1万例的胸部外科手术中,微创胸腔镜手术占比超过82%。但值得关注的是,在这8000多例微创手术中,早期肺癌占多数,而在二三十年前,中晚期肺癌的诊治占据了临床的“大头”。这个疾病治疗比例的变化令医生振奋。这也说明,肿瘤的发病率虽不可控,但医疗能力的提升仍然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
早期肺癌与晚期肺癌有着截然不同的愈后效果,ⅠA期肺癌患者,其五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因此,肺癌的早诊早治具有深远意义,对高危人群做好早期筛查,将改变以往被动发现、因症就诊的局面,大大提升肺癌患者生存质量。
肺癌早期筛查是肺癌早诊早治的最佳手段,对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表明,运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近20%。因此,早在2013年,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的韩宝惠教授在国内率先运用低剂量螺旋CT方法开展“社区肺癌早期筛查”项目。
该项目以三年为周期,在徐汇区6个社区开展高危人群的肺癌早期筛查。共调研市民6717人,经过初筛和复查,完成高危人群的低剂量螺旋CT检查共3512人。其中,发现肺部小结节者804例,疑似早期肺癌者75例,现已经为60位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病理确诊肺癌患者为55例。如此大规模地运用低剂量螺旋CT在社区规范化成功开展肺癌早期筛查,在我国乃属首次。
由此,项目组提出了一套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肺癌筛查“高危参数,总结出了一套规范的肺癌早期筛查方法以及孤立性肺部小结节治疗的临床路径。借助社区肺癌早期筛查的推广,25%的肺癌患者在癌前病变或原位癌阶段得到确诊。
肺癌的高检出率带来了临床另一个新热点:该不该做手术?做怎样的手术?近年来,“肺部小结节”成为大家越来越关心的话题。很多患者谈结节色变,认为一旦发现结节,就等同于患上肺癌。面对这样的问题,上海市胸科医院的医生们正在不懈努力地传播更为科学的诊治理念。

472d000dc2a33289be98

上海市胸科医院首席专家廖美琳教授,是国内乃至世界上肺癌诊治的权威,2016年,已近耄耋之年的廖教授仍努力奋斗在肺癌诊治的最前沿领域,集结胸科团队,出版了《微•小结节肺癌》一书,指导国内临床医生如何面对千变万化的肺部小结节诊治。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微•小结节肺癌”的专著,明确告诉大家:“肺部微•小结节不等于早期肺癌,肺内很多疾病都会形成结节,从微•小结节中鉴别出肺癌,肺癌手术干预的关键。我们既不提倡对微•小结节的姑息,更不提倡在没有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对肺部微•小结节病灶进行不必要的手术。”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胸科医院胸外学科、放射学科的诸多医生,这已经成为胸科医院在肺癌早期治疗过程中的金准则,胸科医院的肺癌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88%以上, 这点在国际上都堪称不易。

47300001dd79476bd720

近年来,精准医学进入人们视野,它是目前国际上倡导的先进的医学理念,它聚焦患者的个人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个体化差异,通过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提供临床医生更为准确的病因及用药指导,给予患者更为适宜的治疗体验。
外科手术近十多年的发展也是令人惊喜的,精准医学在外科上的表现,就是做“适宜的手术”。这不仅是指各类胸腔镜微创越来越多地代替原来的开胸手术,而且是代表着更为规范的手术方式、更为多样的手术选择、更为先进的手术技术。说起更先进的手术,很多患者的脑海中就会出现“机器人手术”这个概念,作为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微创技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整体水平,胸科医院也位列世界强林。近六七年,随着机器人手术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选择机器人手术,但也有很多患者关心机器人手术开展至今的效果。2009年,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罗清泉教授在国内开展了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肺癌切除术。
截止目前,上海市胸科医院的年达芬奇机器人胸部手术例数近600例,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罗清泉也保持着国内机器人胸部手术单人最多手术例数的记录。大量的临床实例表明,由医生和机器人人机协作的机器人手术,在安全性、清扫淋巴结等方面体现出相比传统微创手术更大优势,而且在临床治疗效果上与传统微创手术具有相同有效性,而患者出血更少、恢复更快。

31b40009e0e218919e22

对于那些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例如高龄、多发病灶、二次手术、合并其他疾病,或者心肺功能极差等,上海市胸科医院也有“良方”。“放疗,曾在很长时间内,被误解为中晚期肿瘤治疗方法,其实,放疗的作用远不止此,对于无法手术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放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胸科医院放疗科主任傅小龙介绍说。目前,胸科医院已将放疗成熟应用于胸部肿瘤治疗各个阶段,年治疗病人多达2600例。
基于肺癌的驱动基因诊断指导下的靶向治疗是精准医学在中晚期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典型代表。靶向治疗,以肿瘤细胞生成的关键基因为靶点,因此基因检测为阳性的患者,靶向药物的有效性可以达到70%到80%。近十年间,国际上靶向治疗发展令人惊喜,靶向药物在临床上已经有了诸多选择,这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而言实在是一个利好消息。
上海市胸科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基于基因检查的肺癌规范化靶向治疗的单位之一,形成了一整套靶向治疗的临床策略。不仅如此,胸科医院还积极主导或者参与了诸多国际多中心、国内多中心的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在靶向药物的有效性、靶向药物耐药处置、国内靶向药物的研发等方面都做出重要贡献。
同样基于精准成因的治疗方法——肺癌的免疫治疗,是当前国际专业领域的热点。最新临床研究数据提到,在肺癌二线治疗中,免疫治疗已经可以达到甚至超越化疗的疗效。上海市胸科医院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展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2015年,在国家卫计委和捷克卫生部的支持下,胸科医院作为中方代表,与捷克方签订肺癌免疫治疗研究国际合作项目,聚焦于树突状细胞疫苗帮助提高晚期野生型肺癌患者的化疗疗效和生活质量的研究。
另一方面,国际最近的“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进入大家视野。2017年,由胸科医院肿瘤科陆舜教授领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课题“基于组学特征的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指标的构建和验证”项目启动。这些“国家队”的研究项目,无疑将推动中国药物自主研发的进展,带给更广泛患者治疗新希望。
472f00076b7783739483


472e000961628092c272

专题推广
为人民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5-13 10: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