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8|回复: 0

声音|李君如: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已到“窗口期”

[复制链接]

8543

主题

1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861

终身成就勋章

admin 发表于 2017-11-7 12: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国确实到了构建自己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时候了,中国也确实有构建自己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在11月5日举行的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高层论坛上,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掷地有声地作了上述表示。
在当天大会上,李君如作了题为“在推进‘一带一路’研究中构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报告。他指出,中华民族已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国要强,不仅要强在硬实力上,还要强在软实力上,强在国人的自信心上。而一个国家有自己成熟的哲学社会科学,有自己成熟的思想理论,是实力的象征,更是自信心的体现
为什么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那么重要?李君如以“一带一路”为例指出,“一带一路”这样造福于人类的倡议,刚刚提出时,有人却认为是在搞新殖民主义、搞新马歇尔计划等,这其实也是一种“骂”。今天,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所以,应该急起直追,否则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就是失职。
李君如进一步指出,从实际层面来说,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个目标,并非遥不可及,我们是能够做到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一定能够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应该承担起这样的使命。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的成立可谓正当其时。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窗口期”,怎样完成任务?李君如举了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郑必坚的例子: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即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是郑必坚在进入21世纪之初提出的。这条战略道路所强调的“和平崛起”,显然有两个针对性。强调“和平”,针对的是“中国威胁论”;强调“崛起”,针对的是“中国崩溃论”。在郑必坚提出“和平崛起”的时候,正是这两种国际舆论甚嚣尘上的时候。近几年来国际社会中出现的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拉美陷阱),依然是“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翻版。对此,我们理所当然必须认真应对,进一步向世界阐明“强必霸”已经是过时的逻辑,而不是中国人的价值观。需要指出的是,郑必坚提出的这条战略道路,不仅对中国有意义,对世界也有意义。对世界的意义,不仅是指中国的和平崛起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正能量,而且指的是给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李君如进一步指出,郑必坚近年又提出这一战略道路的背后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论支撑,这就是“利益交汇点”“利益共同体”国际关系理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有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及理想主义、建构主义等各种理论。远的不说,近年来再度盛行的“地缘政治”理论,对各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影响很大。但这种理论并没有解决当今世界的问题。而按照“扩大利益交汇点、构建利益共同体”的理念来处理国际关系,就可以既正视地缘政治又超越地缘政治。所谓“超越”,就是没有局限于“地缘政治”,而是认为不同地缘、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只要在利益上有交汇点,就可以形成利益上的共同体。李君如特别强调,连基辛格都认为“利益交汇点和利益共同体”理论要比他的权力平衡理论要好。而“利益交汇点和利益共同体”理论实现的方式,应当不是战争、颠覆主权国家政权、“颜色革命”或实行单边制裁,而是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双边或多边合作、政治谈判和对话协商,等等。
由这个例子观之,李君如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面向21世纪的国际关系理论,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我们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
构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该从何着手呢?李君如认为,“一带一路”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理念新思想获得了世界各国高度的赞赏,已经写入联合国有关文件。正是在这样一种面向21世纪的、强有力地反映时代总趋向的、全新的国际关系理论指引下,“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现在,“一带一路”的布局已经全面铺开,在未来的长期探索中,会有新经验,更会有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无论经验,还是问题,都是我们的研究对象。作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国际问题研究者,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加强对“一带一路”的研究。同时,在把“一带一路”和经济全球化推进到新阶段的同时,深化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主编:王珍,邮箱:shhgcsxh@163.com)
为人民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5-14 19: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