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2|回复: 0

他把自己80岁后创作的80件书法作品带到了上海

[复制链接]

8543

主题

1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865

终身成就勋章

admin 发表于 2017-10-26 11: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319d000f3b253a14bd56

书法作品《一带一路》。
“我一生写了70多年的字,像所有现代的中国知识人一样,用钢笔、圆珠笔写字多于毛笔。毛笔的实用性日减,也因此毛笔写字便更是纯审美的艺术行为了。”用毛笔写字,一直是金耀基最放不下的爱好。10月24日下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金耀基将80岁之后创作的80件书法作品带到了上海,“金耀基八十书法展”亮相上海市政协展览厅。

319900104e294f65b1ee

唐 王勃 写景千古绝句。
“父亲是我书法的启蒙老师。”金耀基说,“父亲常说读书重要,但写字也不可一曝十寒,因为‘字如人之面目,必须用心去写’。”在父亲的鼓励下,金耀基从小便开始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圣教序》,“父亲对我的书写,时有称许,但也多次略带批评地说我的字太多‘己意’。可以说,父亲是我的书法缘的第一缘。”
不过,在求学、工作的过程中,金耀基也有数十年的“停笔”岁月。年过八旬的他算了算,从1967年去美国留学,到1970年来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执教,直至2004年自大学退休,“前后37年中,毛笔已不再置于案头了。”在香港、台湾两地执教四十余年,金耀基以《从传统到现代》《大学之理念》《再思大学之道》等书及中国现代化与现代性研究而著称。他戏言,一生的学术志业在研究中国现代化与现代性,先后出版不下百万言,但所有的中英文论述、文化政治评论以及三本散文集,都由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在港中大三四十年间,读帖成为他业余最大的乐趣之一。20世纪70年代,他的父亲从台湾来香港探望他时,特意带了日本东京都山田大成堂制作的《淳化阁帖》,并嘱咐他“多读帖”。“现代中国的知识人是幸运的,古人难能一见的美书,今天都已进入寻常人家,我几乎可以赏读到历代著名书法家的精妙书法。”金耀基所心仪的书法家,自二王以下,有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宋徽宗、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徐渭、张瑞图、王铎,以及清代的何绍基、郑板桥等。“面对我最喜爱的法帖,我是一读再读,百读不倦。我的汉字书写也可以说是师法多家,而不知归宗何家。”此外,他的书法中也有一款“形式”,是受到敦煌榆林窟“文殊变”与“普贤变”二图的笔法启示所得,“书画同源,我是以‘笔画’默用图中纤细的‘铁线描’和辗转自如的‘兰叶描’来书写的。”有评论家评论:“由临习走向独创,他逐渐形成了自成一格的‘金体书’,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从敦煌榆林窟汲取艺术元素,形成用笔紧俏、结字多变、落笔处充满敦煌飞天气势的书作。”
退休后,金耀基如愿以偿又拿起了毛笔,并坚持定时书写,有时一写就是六七个小时,乐此不疲。在他看来,书法是汉字的书写美学,是以“线条”为艺术美学的表现形式,在世界艺术中独一无二。汉字书写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五大书体,金耀基最喜好行书,深以为“行书最能显发毛笔所施的‘线条’之形式美与视觉美”。尽管各种字体都有不同的审美原则,但在他看来,不论哪种字体的书写都应具有“书法美”,“书法美必须考究书之结体、骨气、阵势、笔意与墨趣。书者可以求奇、求怪、求拙,但必须有奇之美、怪之美、拙之美,若不美,则只是奇、只是怪、只是拙,更不能入书法美学之流也。”

31a700018a865a9c4f8b

陶渊明《归田园居》,王维《送别》。
此次在沪展出的80件书法作品,均是金耀基80岁之后的创作。作品将持续展出至10月31日。展览由上海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出版集团主办。
为人民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11-10 04: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