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05|回复: 0

阳光十月·文化过节 | 吃月饼、捏面人,过一个体验“非遗”的中秋节

[复制链接]

8543

主题

1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865

终身成就勋章

admin 发表于 2017-10-1 17: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佳节临近了,龙华第二幼儿园充满着浓浓的节日气氛。门口的“嫦娥”等着孩子合影留念,“餐厅”的桌子上早早摆好了各种口味的月饼与桂花糕;一楼到三楼的教室中,上海剪纸、面塑、棕榈叶编织、灯彩制作、绒绣等非遗传承人带上看家功夫,准备向孩子们一展拳脚。9月30日,“海上明月 龙腾云起”龙华街道第十二届学习节暨中秋民俗文化活动在龙华第二幼儿园举行。
在老师的要求下,孩子们都穿着汉服来参加“中秋民俗游园会”。家长和孩子会领到不同颜色的“门票”,如大红色对应“上海剪纸”,浅绿色对应“吹塑版画”,粉色对应“中国结”,黄色对应“面塑”,橙色对应“灯彩”,等等。园长施敏说:“趁着中秋节的契机,挖掘更多的传统元素,将之融入到孩子们的教学中。通过穿汉服、体验非遗技艺,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18200018534bfe5a456

二楼教室里,面塑传承人李国庆很受欢迎,有孩子指着展台上一字摆开的面塑作品,念念叨叨:“这是孙悟空,这是嫦娥,我都认识。”“嫦娥”是李国庆特意为中秋活动制作的,在一轮圆月的映衬下,嫦娥挥舞着水袖,姿态优雅,脚边的玉兔活灵活现。不过,给孩子们准备的面塑体验简单多了。李国庆准备了红色、橙色、绿色、黄色等各色面团,手把手教孩子捏小香蕉、小桃子,“怎么捏都可以,重要的是让孩子熟悉面塑这项传统技艺。”

31820001853551ad156e

面塑传承人李国庆的展台很受小朋友欢迎。
“把长方形的布拿出来,然后在骨架上轻轻涂上胶水,把布粘上去就好了。”灯彩传承人江建华手里拿着兔子灯,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围坐在板凳上的家长和孩子听得认认真真。旁边的展板介绍了“灯彩”的来龙去脉,“十三上灯,十八落灯”,灯彩与元宵赏灯习俗密切相关。江建华介绍说,兔子灯的制作并不难,“用铁丝搭好兔子灯的骨架,然后糊上白色绸布,再装饰上眼睛、耳朵,最后垂挂一个中国结,就大功告成了。”3岁的程佳琪在妈妈的帮助下一起制作,她说:“兔子灯很可爱。”有家长感叹:“兔子灯也是我的童年回忆,和孩子一起重温兔子灯制作,非常有意义。”
手里拿着长条状的嫩叶,以一根叶茎为筋架,撕、缠、拉、绕、编扣、打结、穿插,一分钟后,青绿色的蚱蜢就编好了。对棕榈叶编织技艺传承人马群而言,进校园展示、传承非遗技艺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工作,“不仅孩子们喜欢,家长也很来劲,编织蚱蜢对孩子来说稍显困难,所以玩得最乐的其实是家长。”马群头戴“双龙戏珠”棕榈帽,展台上摆放着龙、凤、仙鹤、公鸡等棕编制品,工艺复杂,引得孩子们直惊叹。而桌面上特意准备的近30只蚱蜢,早就一一送给了孩子们,“完全供不应求。”

3175000e45c109751909

棕榈叶编织技艺传承人马群事先准备了30多只棕编蚱蜢,送给幼儿园的孩子们。
“吃粽子叫端午节,吃月饼是中秋节。”5岁的罗裔瑄通过饮食记忆传统节日,“我知道很多民俗,中秋节还要全家一起赏月。”施敏说:“饮食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呼应中秋节,孩子们的午餐包含了老鸭芋艿汤和糟毛豆,都是上海人家在中秋节常吃的食物。”5岁的李嘉雯喜欢身上的粉红色汉服,因为汉服“特别漂亮”,游园会上,她编了一个蜻蜓造型的中国结,“很喜欢今天的活动,觉得很有趣。”上幼儿园中班的翁梓舒说:“我喜欢画画,最喜欢团扇绘制活动。”
为人民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11-13 17: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