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84|回复: 0

习、马历史性的握手!你知道“先生”一词的由来么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1059

终身成就勋章特殊贡献勋章优秀斑竹勋章曾任斑竹勋章热心助人勋章

龙一 发表于 2015-11-9 11: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微博、央视新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时间:2015年11月7日,下午3时;地点: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习近平、马英九同时步入会见大厅,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共同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这一刻将载入史册。

  习近平致辞全文:

  今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历史将会记住今天。

  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然而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的共同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过去七年,台海局势安定详和,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丰硕,两岸双方和广大同胞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正因为有了这七年的积累,两岸双方才能迈出今天历史性的一步。在此,我要向所有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作出贡献的同胞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少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

  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子孙后代共享美好未来。

  两岸双方应该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我们应该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与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马英九致词全文:

  习先生,大陆与台湾代表团的各位女士、先生,以及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午安,大家好!今天,我与习近平先生分别以台湾与大陆领导人的身分,穿越66年的时空,伸手相握,握着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也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深具历史意义。

  22年前,也就是1993年的4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在新加坡会面,签订了4个协议,为两岸制度化协商打下了基础。12年前,也就是2003年的10月,我在「东亚经济高峰会」上,与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资政对谈。当时我们都认为:「两岸的发展,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此刻,我和习先生相对而坐,共聚一堂,在我们背后的,是两岸分隔超过一甲子的历史;在我们眼前的,是这几年来,双方致力「以对话取代对立、以和解替代冲突」的成果;在我们手上的,是永续和平与繁荣的目标。

  此时此刻,海峡两岸正大声向全世界宣示巩固台海和平的决心,以及促进区域和平的讯息。这66年来,两岸在不同的体制下发展,能够从军事对抗转为合作交流,绝非朝夕之功。7年多来,两岸签订了23项协议,创造了4万多学生交流、每年800万旅客往来与1700多亿美元贸易的空前荣景。这些巨大改变的基础,都在于「和平」。历史为两岸留下了错综复杂的世代课题,这正是「尚书」所说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对于各自坚持的敏感议题,需要双方正视现实,以智慧、耐心与诚意务实处理。

  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努力在双方这些年来建构的「制度性协商」之下,达成了两岸和解与合作,推动了永续和平与繁荣,而这也是两岸及国际社会共同的期待。

  今天,我愿提出维系两岸和平繁荣现状的五点主张:

  第一、巩固「九二共识」,维持和平现状。海峡两岸在 历史为两岸留下了错综复杂的世代课题,这正是「尚书」所说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对于各自坚持的敏感议题,需要双方正视现实,以智慧、耐心与诚意务实处理。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努力在双方这些年来建构的「制度性协商」之下,达成了两岸和解与合作,推动了永续和平与繁荣,而这也是两岸及国际社会共同的期待。

  第二、降低敌对状态,和平处理争端。两岸目前已不再处于过去的冲突对立,双方应持续降低敌对状态,并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第三、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两岸目前尚未结案的议题,例如货贸协议、两会互设机构、与陆客中转等,应尽速处理,以创造两岸双赢。

  第四、设置两岸热线,处理急要问题。两岸目前在海基会、海协会首长之间,与陆委会、国台办副首长之间,均已设有联系机制。今后应在陆委会、国台办首长之间设立热线,以处理紧急与重要问题。

  第五、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互助合作,致力振兴中华。这五点主张不是为一己之私、单方之利,而是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我诚挚地希望,双方都应该重视人民所珍惜的价值与生活方式,维护两岸和平,以中华文化蕴涵的智慧,确保两岸互利双赢。习先生,当前的两岸关系,已经是1949年以来最为和平稳定的阶段。

  这几年,我常常在台湾的大学校园中,看到两岸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运动、一起演奏、一起欢笑的画面。那种自然的水乳交融,往往让我既欣慰,又感动。他们有热情、有创意;但他们没有仇恨,没有包袱;他们能在人生较早的阶段建立友谊,一定可以为两岸永续和平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好好珍惜、扩大这个基础。北宋大儒张横渠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先生,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谢谢大家!

此次会面双方互称“先生”,“先生”一词,从何而来?

  此次会面两岸领导人见面时互称“先生”,或许会让人想起,当年毛泽东和蒋介石也曾在书信电报往来中称对方为“先生”。

  “先生”一词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称谓,但在不同的年代、时期其指代的对象也不尽相同,山东大学教授冯大诚系统梳理了“先生”一词的渊源与流变。

春秋:父兄长辈的意思

  古代汉语最早是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的,因此,先生就是先出生的,先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后来,有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字组成的词,先生这个词早期的意思是父兄,是长辈。春秋时期的著作《论语》里记载,孔子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里的“先生”与“弟子”相对称,就是父兄的意思。

战国:年长而又学问的人

  到了战国时期,就把社会上年长而又学问的人,尊称为先生。所以,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书籍中,就到处可见对话中称对方为先生。如程子对墨子说:“若先生之言,则是不誉禹、不毁桀纣也”,这里的先生指墨子。

近代:对普通人的称谓

  到了清末,西方的称呼传入我国。于是,中国人也就有了张先生、王先生等对于普通人的称呼。对人的这种称呼不卑也不亢,平平常常,在民国期间最为流行,到五十年代初仍然盛行。同时,受英语的影响,把丈夫称为先生的说法也开始流行。已婚女性称对方的丈夫为“你家先生”,称自己丈夫为“我家先生”等等。

尊称:不分男女

  先生是一个对他人的尊称。从总体上说,教师是一类有学问的人。所以,后世尊称教师为先生。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同学们都仍然是把先生与老师混着称呼的,即有时候称先生,有时候称老师。而家长则把教师这个职业和对教师当面的称呼都称为先生——无论男女教师都称先生。

  传统的汉语词汇中,子,可以指男性,也可以指女性。先生也是如此,从来没有说一定要是男人。但是,中国几千年来就是男子占着社会的主导地位,所以“先生”这个词也长期只被男人所占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冰心先生、杨绛先生

  到了近代社会,一些女士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学习文化,学习科学,参加政治斗争,参加经济建设,参加文化教育活动。她们的学问、智慧、勇气、道德文章,她们对于社会的贡献,比起男子来毫不逊色,她们得到了人们的尊崇,人们也把“先生”这个称呼赋予了她们。

  像何香凝、宋庆龄这样的政治家,杨荫榆、冰心、杨绛这样的教育家、文学家,吴健雄、何泽慧这样的科学家等等,人们都尊称她们为先生。

依靠脑力工作的人也称“先生”

  千百年来,除了教师之外,人们把所有主要依靠脑力贡献社会、维持生计的人也都称为先生,称医生为郎中先生,称会计为帐房先生,称说书艺人为说书先生,称画师为画画先生,如此等等。

总结
  习先生和马先生的手握在一起,这是跨越海峡的握手,也是跨越66年历史时空的对话;这是全球华人期盼的一刻,也是两岸中国人激动于心的一刻;这是两岸关系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也是亚洲和平和解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两岸的和平与发展、合作与交流、民生与福祉,在这一刻就握于手中,为这一刻点赞转发!

龙域物流微信 loonglogistics
龙域物流客服 53585678
龙域物流邮箱 info@loonglogistics.dk
龙域物流网页 www.loonglogistics.d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11-16 07: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