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1|回复: 1

被强迫离家的因纽特孩子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1057

终身成就勋章特殊贡献勋章优秀斑竹勋章曾任斑竹勋章热心助人勋章

龙一 发表于 2015-6-14 09: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海伦·狄爱森(下左)、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丹麦女王探望因纽特孩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海伦在她的第二个寄养家庭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现在的海伦·狄爱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海伦·狄爱森结婚时和丈夫以及孩子一起合影

  20世纪50年代,格陵兰岛上的一群因纽特孩子被强行带离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接受丹麦政府的重塑教育,丹麦政府想把他们培养成正宗的丹麦公民。6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孩子们希望丹麦政府能够为自己的行为向他们道歉,因为这种社会实验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现代快报记者 潘文军 编译

  不速之客带来“拯救丹麦儿童”计划

  “在一个可爱的夏日,两位丹麦绅士出现在我家门前。”海伦·狄爱森说。她说的是1951年的夏天,当时她还和自己的家人一起住在格陵兰首府努克。

  “那两位绅士带了一个翻译,我和我的姐姐都在想:他们来干什么?正当我们好奇的时候,妈妈让我们到外面来。”

  “他们问我妈妈,愿不愿意送我去丹麦?他们说我在丹麦将会学习丹麦语,并且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说这对我来说是难得的机遇。”

  “我妈妈拒绝了他们两次,但他们还在不停地劝说,他们对我妈妈说,‘你应该把海伦送到丹麦去,只需要短短的6个月时间,她就会得到一个美好的未来。

  丹麦决定改善北极殖民地的生活条件。格陵兰岛上许多人仍然通过狩猎海豹为生,只有很少的人讲丹麦语,结核病仍然流行。

  让格陵兰岛现代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创建一个新的格陵兰,于是丹麦政府发电报给格陵兰岛的牧师和校长,要求他们帮忙寻找6-10岁间聪明的小孩,然后在慈善机构的帮助下展开“拯救丹麦儿童”计划,将格陵兰岛的小孩寄养到丹麦家庭里,把他们教育成“小丹麦人”。

  很多家长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孩子,但最终还是有21个家庭“就范”。

  海伦·狄爱森的父亲3个月前因肺结核去世,母亲带着3个年幼的孩子生活。

  “妈妈蹲下来向我解释,说我要去丹麦,我问她什么是丹麦?”海伦说。

  “那是一个遥远的国家,”妈妈说,“它很美丽,就像天堂。你不必伤心。”

  22个因纽特孩子被寄养在丹麦家庭

  1951年5月,从努克起航的MS 迪斯科号上还有21个像海伦一样的因纽特孩子。

  “我记得抵达哥本哈根时是黄昏,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港湾。我以为在丹麦看到的是山,当走近时才发现那是树。这里绿意盎然,充满活力。”海伦说。

  抵达丹麦后,孩子们将被分送到寄养的家庭,但首先他们必须参加一个“假日营”。

  “后来我们才知道,我们实际上是在接受检疫,”海伦说,“我们被隔离在很远的地方,四周看不到其他房屋,这是第一次有格陵兰岛的孩子来到丹麦,有传闻说我们身上有传染病。”

  丹麦女王的造访让这些因纽特孩子名声大噪,但孩子们心里想的其实是什么时候能回家。

  海伦说:“在我们和女王的合影上,你可以看到没有一个孩子在笑。当然,当我们去海滩玩耍时,也会感到快乐,但是当晚上睡觉时,我们就会悄悄地哭起来。在那里我感到很难过,不安全。”

  “假日营”结束后,孩子们被送到丹麦各地的寄养家庭。1951年12月,丹麦一份杂志发表了关于这次实验的报道,宣布实验成功。

  报道中说:“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丹麦的生活和家乡的生活天差地别,但是他们适应能力很强,他们很少体现出对文明社会的反感。这些孩子丹麦语都讲得相当不错,但当他们狂喜或狂怒时,还是会突然脱口而出大量的格陵兰话。”

  海伦从不跟养父母说话,当养父母和她说话时,她只会用点头或者摇头来响应。但她和养父母的女儿玛丽安很合得来,玛丽安教她织衣服。

  海伦说:“在这里,我并没有家的感觉,我对一切都觉得很陌生。我不信任成年人,就是他们把我带到丹麦来的,他们说什么时,我只是点点头或摇摇头,我不想回答他们。”

  几个月后,海伦被送到了另一户人家寄养。

  回到格陵兰,却回不了家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22个因纽特孩子中的16个被送回了格陵兰,其中包括海伦。

  另外6个孩子则继续寄养在丹麦的养父母家里。

  “当船舶停靠在努克时,我抓起我的小手提箱冲到了妈妈的怀里,”海伦说,“但是不管我说什么,妈妈都没有回答我,我迷茫地看着她。过了一会儿,妈妈说话了,但我一个字也听不懂。这太可怕了,我和妈妈讲的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我们已经无法交流了。”海伦说。

  丹麦红十字会在努克建立了一个“儿童之家”,建立者认为,在富裕的丹麦家庭生活过之后,年轻人不应该再回到自己原先“条件较差”的家庭里。

  就这样,海伦和其他小伙伴被送到了“儿童之家”。

  海伦再也没能和母亲恢复亲密的母女关系。海伦说:“她决定把我送走时,我非常痛苦,即使我们住在同一个镇子上,她却不让我回家,而是让我留在‘儿童之家’。”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常常会感到伤心,那么容易流眼泪。1967年,当我丈夫奥雅纳第一次见到我时,他几乎要抛弃我了,因为我实在太爱哭了。”

  真相大白,要求丹麦政府道歉

  直到1996年,52岁的海伦才明白自己为何从母亲身边被带走。

  她的消息来源并非丹麦政府,而是一名丹麦作家,后者在丹麦国家档案馆发现了这个秘密。

  作家打电话给海伦告诉她,她的命运是丹麦政府所做实验的一部分。

  海伦听到这个消息后,坐到地板上,只是哭。

  海伦很少和当年一起被迫离开父母的伙伴们见面,当年的那些伙伴们只有7个还活在世上。



  那些孩子的心灵无一例外受到重创,他们最终在社会中被边缘化,有几个人成了酒鬼,年轻时就死了。

  丹麦红十字会1998年给海伦写了一封信,对于自己在这个实验中扮演的角色表示“很遗憾”。

  2009年,负责操作这次实验的“拯救丹麦儿童”组织也道歉了。不过,内部调查发现,很多详细文件都消失了,“拯救丹麦儿童”组织承认可能是自己故意破坏了这些文件。

  2010年,格陵兰当局呼吁丹麦政府道歉,至今未果。

  海伦今年71岁,已经退休,住在丹麦南部。
龙域物流微信 loonglogistics
龙域物流客服 53585678
龙域物流邮箱 info@loonglogistics.dk
龙域物流网页 www.loonglogistics.dk

103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社区元老

卖和尚的小火柴

积分
34791

灌水天才勋章热心助人勋章

oldfish 发表于 2015-6-15 02: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米国白人以前对印第安土著也干了不少这样的事情

不在地球上立即消灭几亿成年白种人,TA们的这种优越感是不会自动自觉马上消失的。。。。。。。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11-15 15: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