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有学生来问我,去中国学中文该去什么学校时,我总是毫无例外地回答他们:选择那些美国学校运营、组织的项目。”哈佛大学中文教学项目主管(Director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刘力嘉(Jennifer Li-Chia Liu)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显然,她不是第一次回答这样的问题了,每一次,她都会直言不讳地建议学生不要选择中国高校开设的对外汉语教学项目,而是鼓励他们申请诸如普林斯顿-北京暑期中文培训班(Princeton in Beijing,简称“普北班”)和哈佛北京学院(Harvard-Beijing Academy)等由美国常春藤名校负责运作的项目:“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缺乏保证,学生回到哈佛后不一定能跟上进度。”
普北班的负责人,是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兼中文部主任周质平(Chih-p'ing Chou)。自称“生在上海、长在台湾、老在美国”的周质平,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离台赴美,在印地安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2年,周质平获中国文学博士,次年,他开始接触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并出任美国明德大学暑期中文学校(The Chinese Summer School , Middlebury College)主任。此后三十年间,这位研究专长为明代文学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学者,便与对外汉语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1993年参与创办、至今仍良好运转的普北班已是美国高校在华举办的短期中文培训班的样板,而他本人则成了美国中文教学领域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