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自中国和丹麦的知名科学家及资深科研界人士齐聚北京研讨会,共商中丹科教中心(中文缩写:中丹中心,英文缩写: SDC)建设大计。
[size=+0] 经过中国科学院(CAS)、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GUCAS)与丹麦8所大学的长期磋商,双方在北京合办大学的合作方案已趋于成熟。2009年10月19日至21日,100多位中国和丹麦科学家将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丹中心研讨会及论坛。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和丹麦驻华大使叶普先生(Mr. Jeppe Tranholm-Mikkelsen)均出席了在10月19日周一举行的研讨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辞。
Mr. Cheng Siwei, Dean of School of Management GUCAS
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中丹中心的学科建设及发展定位。作为丹麦驻华大使,叶普先生非常高兴看到丹麦的第一所海外大学将会诞生在中国北京,他说: “我本人对中丹科教中心怀有很高的期待。同时我也坚信两国的科研人员、学生、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从这项合作中大大受益。”
成思危先生也表示他对这一大学合作项目十分满意: “ 我非常高兴我们有机会向丹麦朋友学习。教育为本,只有通过发展教育合作,我们才能为未来的发展和繁荣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丹麦的全部8所综合性大学几乎都跻身全球先进大学之列。中丹中心执行董事兼中科院院长助理Ole Fejerskov教授确信这所新的高校会成为国际优秀高校之一。“中丹中心将成为一所具有明显吸引力的大学中心。在成立后10年左右,它将有实力培养世界一流的硕士和博士生。同时,中心的学者和科学家也将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望。”
中丹中心科研和教学将重点关注5个领域: 水环境、可再生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制药、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创新与社会福利研究。如成思危先生所说:“这些领域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我们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以往的失败,并以前瞻性的眼光来寻求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导力量就是能源的创新,我们需要深化此领域的研究。同时,新能源解决方案也可以帮助我们有力的对抗气候变化的威胁。”
中国和丹麦合作方将共同分担中丹中心的开支。此外,丹麦国家研究基金会(Danish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和中国国家科学基金会(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已为中心的纳米科技实验室和保健科学实验室的筹建赞助了资金。之前不久,丹麦工业联合会(Confederation of Danish Industry)签署了协议,承诺为中心大楼的建设提供全部资金。
中丹中心大楼将被建在美丽的雁栖湖景区,成为中科院研究生院雁栖湖校区的一部分,该校区未来还将成为举办各种商业会议、论坛和研讨会的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