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月30日,中国科考船“海洋六号”完成深海地质调查第5航次和大洋41B航次科考任务,返回位于广东东莞的海洋地质专用码头,结束了历时219天、近53000公里的科考航程,在富钴结壳资源调查、新资源调查、环境与生物调查以及海洋新技术装备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1月30日,工作人员向媒体展示“海洋六号”在深海获取的富钴结壳样品。当日,中国科考船“海洋六号”完成深海地质调查第5航次和大洋41B航次科考任务,返回位于广东东莞的海洋地质专用码头,结束了历时219天、近53000公里的科考航程。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1月30日,工作人员向媒体展示“海洋六号”在深海获取的浅钻岩芯样品。当日,中国科考船“海洋六号”完成深海地质调查第5航次和大洋41B航次科考任务,返回位于广东东莞的海洋地质专用码头,结束了历时219天、近53000公里的科考航程。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1月30日,“海洋六号”获取的富稀土深海沉积物样品。当日,中国科考船“海洋六号”完成深海地质调查第5航次和大洋41B航次科考任务,返回位于广东东莞的海洋地质专用码头,结束了历时219天、近53000公里的科考航程。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1月30日,工作人员向媒体展示“海洋六号”在深海获取的多金属结核样品。当日,中国科考船“海洋六号”完成深海地质调查第5航次和大洋41B航次科考任务,返回位于广东东莞的海洋地质专用码头,结束了历时219天、近53000公里的科考航程。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