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0|回复: 0

马耳他艺术家讲述“中国故事”

[复制链接]

682

主题

0

回帖

-10

积分

版主

积分
-10
海外网 发表于 2017-12-6 10: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5a265760500fd.jpg

贵州从江县小黄村妇女齐唱侗族大歌
  新华社记者 李黔渝摄

“艺术没有国界。尽管语言不通,但人们的表情、姿态、语言都很美,艺术就在其中。”日前,马耳他艺术界人士如此形容访华时的切身感受。

今年7月,贵州省文化厅与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联合组织“合作伙伴访华”和“来华创作艺术家”项目。马耳他圣詹姆斯艺术中心艺术总监托尼·桑特、马耳他艺术研究协会主席伊万·博奇、《马耳他时报》摄影记者马修·米拉贝利等人前往贵州参观采风,10天的经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贵州的自然地貌丰富多样,文化更是如此。”托尼·桑特日前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播放了一段视频短片,直观展示贵州风景和文化,同时也讲述了他在贵州的所见所思。“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比如苗族侗族的音乐那么动听,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很好,让人佩服。”桑特说,马耳他今年刚刚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有很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值得马耳他学习借鉴。

马修·米拉贝利将自己拍摄的照片配上贵州的民族音乐,制作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小短片。在他眼里,贵州古村镇别具魅力。“我去过很多地方旅游,有些商业气息很重。然而在贵州的乡村城镇,我看到很有生活气息、很自然的场景,特别美好。”

伊万·博奇则用既诙谐又充满艺术气息的语言,和观众分享了他在贵州感受到的风土人情:“我们去了很多城镇、乡村,清晨是安静的,有人在河边唱歌;到了晚上,人们享受啤酒、美食、音乐。那样的场景就像一场永不落幕的电影。”

“中国的故事,让外国人来讲,更有说服力。”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王彦军说。据悉,经过几年运作,“合作伙伴访华”“来华创作艺术家”项目已经在马耳他取得较大反响,尤其是“灵感中国——来华创作艺术家作品展”今年首次在马耳他实现全国巡展,进一步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和民众相互了解。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2月05日 第 07 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8-27 03: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