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12|回复: 0

让《楚辞》中的植物复活,让自然博物馆充满诗意

[复制链接]

8543

主题

1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865

终身成就勋章

admin 发表于 2017-10-29 10: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也许你已经习惯了听着讲解器逛自然博物馆,凝视不会说话的古生物化石和动植物标本。想换个方式逛自然博物馆吗?10月28日重阳节当天,在上海市静安区专项文化基金和自然博物馆的支持下,实验戏剧《楚辞:植物归来》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演。在博物馆的展陈间,一系列装置、书法、舞蹈、古琴和多媒体艺术让《楚辞》中的植物复活了,三闾大夫屈原的史诗吟唱回荡在现代都市的上空。

31a00009f3eca71ccbf4

《楚辞》书法
《楚辞:植物归来》由自然力研究院和上海阅读派文化交流中心出品。主创团队曾多次前往长沙、汨罗江考察采风,编导和策展人周雷希望将屈原独一无二的文学文本,转化为新的声音和形象。周雷把《楚辞》的文字用四角号码转写成数字,然后用古琴将这些数字弹奏出来。观众听到的音乐不是古琴曲,而是古琴在念诵《楚辞》。他让舞者用古琴指法劈、扫、抹、挑、伏、撞、爪起当作编舞指令,那是人在用身体念诵《楚辞》。“这就是《楚辞》的音之、画之、歌之、咏之、舞之、蹈之。”周雷说。

31a00009f3edfcc92c4b

《楚辞》改编的古琴曲谱

31a3000776667ea2973d

舞者用身体念诵《楚辞》
在这之前,自然力研究院曾与窦唯合作生态展演《潸何水》,与蒙古呼麦乐手、道教仪式音乐人、上海音乐学院萧梅教授生态音乐学团队合作《三经注水》,甚至与从南美洲智利的马普切土著萨满乐师合作第二届世界水源地峰会生态音乐现场。如今又有了《楚辞:植物归来》,持续探索生态与艺术的结合。

31a3000776675c5b5bf7

周雷带来微演讲《植入未来》
在自然博物馆,恐龙化石区、远古植物化石区、长江古生态区、古地层区,都成为屈原‘神游’的异时空。西方自然博物馆体系往往以进化论和林奈分类学布置陈列,而《楚辞:植物归来》为自然博物馆注入一种东方的诗意:看到古植物化石,可以想象被屈原人格化、神格化的植物重新复活;看到长江古生态展示,能想像屈原在九歌、怀沙、橘颂、悲回风、惜往日的足迹。周雷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更多人进行生态哲学的思考和跨文明的对话。
为人民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11-9 20: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