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91|回复: 0

首届上海法律共同体高端论坛,专家们都说了些啥

[复制链接]

8543

主题

1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865

终身成就勋章

admin 发表于 2017-10-25 11: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7年10月22日,首届上海法律共同体高端论坛——上海财经大学第15届“法律职业发展论坛”暨“实践教学与法律服务”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法学会与上海财经大学联合主办,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承办。上海政法界人士以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法学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论坛。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教授在主旨发言中,强调了“三化一型”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学术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培养复合型的法律人才。世界格局是变动的,法律人如果没有很强的责任意识、没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这个时代难以应对。在全球法学教育的竞争态势之下,这一点尤为重要。培养具有复合财经知识结构的法律人才,可能是上财在错位竞争方面的比较优势。路径上,学术化方面,追求高品质的学术研究,严格学位论文质量。专业化方面,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包括双导师制度、事务课程的开设、法律夏令营的开设等等。国际化方面,重视海外交流,包括交换生项目,国际化会议等。提升和改良法学教育,一是要树立有限目标,二是要拓展职业化,三是倡导追求极致。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立斌在发言中,阐述了如何进一步发挥法院在法学院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其一是优势互补,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双赢局面。法学院和法院各有独特优势,通过合作将法学理论与法学实践相结合,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二是形成合力,借助法律职业共同体平台培养人才。法学一直以来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上海一中院与财大的合作中,财大聘请多名法官担任法学院兼职教授,法院为财大学生提供法律实务课程和实习机会。三是共建平台,在拓宽合作广度深度上实现新作为。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顾伟强认为,法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社会学科。推进法学教育和发展,首先需要创新法制人才的培养机制,实现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知行合一。法律实习生制度不仅弥补了高校法学院审判实践的一个方面,也丰富了人民法院与法律院校合作交流的内容和形式。其次要引入研究力量,促进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上海二中院行创新之举,聘请高校专家担任特邀调解员,参与司法实践,解决案例纠纷。最后是探索理论,引领实践新方向,凝聚法制建设发展共同力量。人民法院与法学院校交流机制的搭建舞台,为广大法律学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也为审判工作和司法改革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法律共同体应当紧紧围绕中国实际,以法学教育支撑法律实践的人才需求,用法学理论回应司法改革中的现实问题,让法学理论、法学教育在与司法实践高度融合中得到繁荣与发展,为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秋良强调了人在法律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有高素质的法制人才队伍为保障,法制人才培养上不去,法制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深化司法改革,也需要法制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的不断创新。高校是法制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上海三中院与包括上海财大法学院在内的沪上多家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标就是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在人才培养问题上,还要注意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需要遵循一致的价值追求和伦理要求,法律职业共同体在学界早已明确,这个共同体的成员都应该把法律等同于正义,这既是法律的共同体,更是价值的共同体。
复旦大学法学院董茂云教授就加快全球法律市场竞争和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做了主题发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也是符合中国根本利益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现在已经处在中心的位置,但是在全球化法律市场上,总体的还处在边缘地位。要加强高端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一是要确立高端人才培养的目标,高端就要在思想、知识和能力上,都占有制高点。思想上,要有祖国意识,懂得理解国家利益;又要有全球视野能理解不同文化。知识上,包括了人文和科技多方面的知识。最后一个就是能力,包括了理论能力、思维能力。优秀的生源、优秀的师资、特别好的平台,这是培养高端涉外法律人才的基础。通过精神熏陶、专业的教学体系、实践训练,实现上述目标。
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副主任刘平探讨了法律共同体的核心要素问题。第一是这个群体要有共同的人格修养和价值追随,一个法律人要有对法律和宪法至上的坚守,对公平正义的追求。第二是共同的思维,法律思维不同于道德思维、政治思维,法律工作者首先要对一个事件做合法性判断,这是一种思维习惯,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第三是共同的知识体系,一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另一部分是法律本身所借鉴的外部制度,例如“一带一路”要了解国外的法律制度。第四是共同的实践体系,法律是实践体系,上海财大法学院注重实践教学,这是把握了法律人的培养的一个根本特征。但在实际当中,领导既要讲法律,又要讲求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平衡这两点,也是法律人在当下的责任和使命之一。
主编:王多
319f000b3d369d77756e
为人民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11-10 02: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