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47|回复: 0

幕后 | 让明代文人“说”白话文,用评弹唱“吴门书札”

[复制链接]

8543

主题

1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865

终身成就勋章

admin 发表于 2017-10-21 11: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捧读了您的大作,妙句令人惊叹,简直可以称得上超过了唐代的大诗人元稹和白居易啊,真是太羡慕了。谢谢您了,但是丰厚的酬劳恐怕是空话,见到的只有零星的犒劳而已,呵呵。草草回复,其余的等见面再说。沈周再拜,致书希哲先生。七月五日。”上海博物馆展厅里,这封《沈周给祝允明的信》的白话译文“萌”倒了不少观众。这样的文字在“遗我双鲤鱼——上海博物馆藏明代吴门书画家书札精品展”中俯拾即是,借助上海博物馆书画部副研究员孙丹妍的翻译,明代文人鲜活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也让现代观众得以跨越时空,和信笺上这些可爱的古人对话。

319f00039cd70cdf7d47

高博文(右)、黄海华为观众弹唱《祝允明致文贵札》。
看古人玩低配版“微信”
为何吴门书札的内容会这么“萌”?“他们写这些信札,就像现代人玩微信一样,只不过是低配版的。”孙丹妍介绍,苏州古代城市规模不如现在大,吴门文人住的都不远,有什么事情可以写一封小信、一张小纸条,遣家人或童子、家仆带去,基本上当天或隔天就能送到对方手里。所以他们的信都很简短、随意,有时候一件很小的事情也会写一封信。比如《祝允明写给文贵的信》中说,“驼蹄已经熟了,请您中午前过来,我们一边喝酒一边博戏,一起把它吃掉吧。”想要请朋友吃饭喝茶,或是赏花作诗,早上写下这一封信,遣童子送过去,下午或晚上人就过来了,是当时很常见的交流形式。
这么“萌”的书信能否被现代观众理解?一开始,孙丹妍以为只要写出释文就可以,因为这些书信虽然是文言文写的,但文辞都比较直白。当她把释文拿给几个朋友看时,没想到他们纷纷表示:字都认识,但意思还是雾里看花。“他们虽然不做这行,但都受过高等教育,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肯定也有隔阂。所以,我本着一定要让人看懂的理念,把这些文字翻译成白话,让非美术史、古汉语专业的人也能看懂。”
因为信本身的萌点,有别于严肃的文章诗词,在翻译中,孙丹妍尽量让文字口语化,贴近原作的语气。“比如原文’呵呵’的地方我也都跟着‘呵呵’了”,她笑着说,“呵呵”在好几篇书信中都有出现,明代书信语言的风格本来就是浅白、生动,在活泼中带有诙谐,这些特殊的气质都在翻译中尽量保留。在翻译中并没有遇到太大困难,“用的时间不长,这批书信里并没有特别艰涩的内容,很少用到典故,没有特别佶屈聱牙的文字,谈论的也主要是日常生活和艺术,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领域。”孙丹妍最喜欢一篇《蔡羽致王守王宠札》,内容是蔡羽看到自己花园之中芍药牡丹鲜花盛开,一时兴起,落笔修书,邀请王宠、王守弟兄二人前来观赏,吟诗酬唱。“这篇的文字诙谐优美,有点像晚明小品文,我很喜欢,在翻译的时候也很开心,做释文时则是痛并快乐着。”
把翻译好的白话文拿给朋友看,他们终于说,“这下看懂了,没想到这么有趣。”考虑到展厅里如果既有释文又有翻译字数太多,索性大胆创新展陈方式,只放了白话文翻译,而把释文收进二维码里。观众看到作品时,通过白话文说明牌就可知道意思,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再扫描二维码了解释文和相关考据。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观众很欢迎这种新的展陈方式,没有了文字隔阂,和作者的距离拉近了,这些写信的文人雅士“说话”也像普通人一样随意。

319e0009c5fceb306c10

高博文(右)、陆锦花为观众弹唱《王宠致王守札》。
用评弹原汁原味呈现
“我们从开始筹备展览时,就想把展品用贴近生活、容易被观众接受的方式,做原汁原味的呈现。”除了翻成白话文外,上海博物馆还邀请配音表艺术家、主持人、学者等诵读这些精彩书札。除了用普通话朗读,展览工作人员又想到,既然吴门文人说的是苏州话,为何不能用苏州话原汁原味呈现?评弹既能说又能唱,一定会很贴切、活泼。
10月20日,上海博物馆与上海评弹团合作推出了“吴门书札弹唱”演出,从49通展品中选遴选出言辞优美、情节生动的7个片段进行改编,结合评弹特点对书札进行了艺术诠释,这也是上海博物馆新推“博物馆游艺·Museum Events”项目的首次演出。

319e0009c5fd215976ff

评弹演员陆锦花与观众互动。
为时两个小时的精彩弹唱,为观众呈现了《王宠致王守札》《祝允明致文贵札》《蔡羽致王守王宠札》《陈元素致青霞札》《唐寅致施敬亭札》《李应祯致吴宽札》和《陈鎏致陆师道札》共七首书札改编的评弹作品。主创团队从七月下旬开始着手准备,上海评弹团的艺术家们在对原作研究透彻的基础上,结合评弹自身特色,对选出的七通吴门书札进行了艺术化改编。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介绍,评弹成型也正好在明代末年,书札中的人物如唐寅、祝允明等在评弹中都有深刻体现,只是过去都是戏说,这次在反复斟酌试验后,尽可能完美地为观众展现了明代吴地文人的真实生活。“书札对于评弹来说是个陌生的选题,我们想过唱原词,但发现并不合适,后来按照评弹的格律、韵脚根据原文的内涵重新创作。”
演出现场坐满了上博粉丝,他们通过微信预约,以“秒杀”的速度赢得了这次难得的欣赏机会。除了书札弹唱,孙丹妍和高博文也结合评弹曲目,为观众详细介绍了评弹艺术和吴门人文艺术。评弹与书札跨界联合的演绎形式,创造了更多元的艺术成果,也激发观众对不同艺术门类的思考。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介绍,“吴门书札弹唱”是上海博物馆新推出的“博物馆游艺”的第一场演出。“博物馆游艺·Museum Events”将以诗、舞、乐、戏、讲等多种形式,让博物馆成为一座文化的综合体,活动将包括传习与创意、演绎与激发、映像与声音、竞赛与游嬉四个系列。未来,上海博物馆将联合各类不同性质的美术馆、博物馆和文化艺术机构,联合各大美术设计院校和艺术家工作室,联合各种舞团、剧团、乐团等演出团体进行合作,搭建一个多元而能动的平台,在创新与融合中,为广大公众献上新的艺术与文化形态。
本次展览将在10月22日落幕,来不及到现场观展的观众们还可浏览上海博物馆官网新推出的“遗我双鲤鱼——上海博物馆藏明代吴门书画家书札精品展”网上展览,它以数字人文展览的形式,构建了52位文人组成的宇宙星空式的网络关系图,清晰、动态地反映明代中晚期吴门地区文人关系的层次及其互动。观众也可自己写一封符合古代书信规范的电子书札,分享观展体会。
为人民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11-10 09: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