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0|回复: 0

今儿晚上哟,咱们杯对杯

[复制链接]

8543

主题

1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865

终身成就勋章

admin 发表于 2017-10-21 11: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不是酒徒,对杯中物也说不上有什么特别的感情。但是,酒却在我的生活中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记忆。
我的祖上是骑马射箭的民族,他们对酒有着最朴素的喜爱。不仅是逢年过节或有客人来访时要饮酒,就是平日里,长辈们不论男女,也都会在吃饭时小酌几杯。这样,吃饭的速度自然就放慢了,进餐过程也透出几分从容和优雅。当然,喝的全是度数不低的烧酒。
上世纪六十年代困难时期,粮食异常珍贵,哪还有余粮酿酒。我有位本家叔叔对杯中物恋情难忘,实在忍熬不过,就四处搜寻酒精掺兑了水来当烧酒喝。记得那时我家有一瓶医用酒精,是母亲用来消毒体温表的,一没留神,也让叔叔拿去喝掉了。从此,母亲给我们量体温时就不再给体温表消毒了。这个习惯也就此一直延续下来。
我的这位叔叔四十多岁时就罹患肝病逝去了,不知是否酒也在他的病程中起了些推波助澜的作用。
后来我到内蒙古草原插队,农牧民对酒喜爱的表达又是另一番景象。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婚丧嫁娶,起房盖屋,酒当然都是不能少的。就是夏锄结束——当地叫挂锄,农忙食堂解散前,也要喝酒会餐,庆祝一番。每当这时,生产队农忙食堂里的第一要务,就是早早派车进城去买酒。散装烧酒就盛在像汽油桶那样的大铁桶里。白酒倒在粗瓷海碗里,总是微微泛黄,可能是铁桶的锈色融入酒中了。
饮酒场面异常热烈,除了推杯换盏,猜拳行令,还要载歌载舞。蒙古族民歌中的《劝酒歌》是所有酒席宴上最隆重,最丰盛的一道“下酒菜”。现在这些充满乡野民趣的歌曲都唱到了春晚,唱到了庙堂之上。虽然有了层台累榭,灯光幻影来渲染气氛,但让人总觉得不如原生态来得奔放热烈,缺少了些淳朴自然。

3195000754bf4b7d3c67

下乡没多久,知青也大多学会了喝酒。集体户里逢年过节,迎来送往,也都会称些酒来喝喝助兴。集体户的日子过得简单清苦,如果没杀猪宰羊,大多数时候都没什么像样的下酒菜。郭小川的抒情诗《林区三唱》这时就派上了大用场。尤其《饮酒歌》,成了酒席中助兴的“佳肴。”
三伏天下雨哟,
雷对雷,
朱仙镇交战哟,
锤对锤;
今儿晚上哟,
咱们杯对杯!
舒心的酒,
千杯不醉;
知心的话,
万言不赘;
……
草原上的骏马哟,
最快的乌骓;
深山里的好汉哟,
最勇的是李逵;
天上地下的英雄啊,
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你一句,我一句,气氛热烈,高潮迭起,谁要是一时忘词了,便要遭罚酒。现在回想起那些令人终生难忘的喝酒场面,总觉得喝酒的兴趣不是杯中的酒,而是那“一样的志趣,一样的风度,一样的胸怀,一样的抱负。”(郭小川《青松歌》)中一腔令人陶醉的少年情怀。
1976年金秋10月,由韩伟作词、施光南谱曲的《祝酒歌》乘着电波的翅膀,迅速唱响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美酒飘香啊歌声飞
朋友啊请你干一杯
请你干一杯
胜利的十月永难忘
杯中洒满幸福泪”
……
舒心的酒啊浓又美
千杯万盏也不醉”
那时,在我生活的那座内蒙古偏远小城里,无论大街还是小巷,从早到晚都飘荡着“瞻未来无限美,人人胸中春风吹”那优美的旋律。
《祝酒歌》的舒展节奏也时时在朋友聚会时响起。《祝酒歌》如美酒,一时“浇旺心头火”,让人人如饮甘醇。
也就是从那时起,人们的生活逐渐摆脱了物质匮乏的窘境,日子渐渐过得丰盈起来。朋友来家做客也不再喝散酒了。我也总是在家中存有几瓶上好的酒,以应朋友来访的不时之需。
如今,酒品的繁多是我们在几十年前无法想象的。每当面对货架上琳琅满目、包装精美的中外瓶装美酒时,不知为何,我却怅然地少了选择的决断和拥有的渴望。
(本文编辑朱蕊)
为人民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11-10 09: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