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10|回复: 0

《王少堂评话手稿孤本现世》引关注 丹麦汉学家来电垂询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9419

终身成就勋章特殊贡献勋章优秀斑竹勋章曾任斑竹勋章热心助人勋章

龙一 发表于 2010-5-22 10: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扬州网讯(记者 王鹏)昨天,日报报道《王少堂评话手稿孤本现世》,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当天中午,丹麦汉学家、扬州评话研究专家易德波女士专程从挪威打来电话,向扬派弟子、市曲艺团青年评话演员马伟了解手稿有关事宜。
  当天,十余位读者致电本报,咨询王少堂手稿有关情况,并就报道中的一些疑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市作协副秘书长徐颖宏提出,1978—1980年,省人民广播电台曾播放过王少堂《武松》评话全套,因此,《三碗不过冈》是王少堂“唯一存世录音”的说法值得商榷。
  马伟介绍,省人民广播电台确实有王少堂录音资料。去年,市文化部门在出版国庆60周年献礼著作《扬州艺术丛书》时,曾与省电台联系,请求调出资料,但未果。究其原因,一是该资料是钢丝录音,在库房存放30年,能否正常播放尚未可知;其次也是最关键的,即不能保证在调取录音时,原物不受任何损伤,因此只能作罢。因此,马伟认为,《三碗不过冈》是目前听到的王少堂“唯一存世录音”说法成立。
  除本市读者外,易德波女士当天也从互联网上看到了本报报道,她第一时间与马伟取得联系,除了解手稿事宜外,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愿望,即希望得到《武松》十回中,关于《武松打虎》章节的复印资料,以作进一步研究。
  马伟表示,下周,他将对手稿从专业角度进行研究,由于书稿文献价值巨大,易德波的愿望能否实现,他将向上级请示后再予回复。王少堂手稿究竟隐含怎样的艺术价值、关于王少堂的资料是否还有最新发现,本报将继续关注。
  易德波与扬州评话
  易德波是丹麦学者易伯克·卜尔达娜给自己起的中国名字。1986年起,她十数次来到扬州,吸引她的,正是传统说书艺术扬州评话。扬州评话的艺术魅力,使这位来自安徒生故乡的北欧学者惊叹不已。易德波将其研究心得汇集成《扬州评话探讨》、《中国说唱文学》和《扬州评话选集》等3本著作出版,成为扬州评话走向世界的开拓者。
  不久前,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来扬州出席首届“朱自清散文奖”颁奖典礼时曾特别提到,她第一次听到关于扬州评话的介绍,正是来自她小说的丹麦文翻译者——易德波女士。
龙域物流微信 loonglogistics
龙域物流客服 53585678|50805588
龙域物流邮箱 info@loonglogistics.dk
龙域物流网页 www.loonglogistics.d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5-4 13: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