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18|回复: 0

十九大前的这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传递出什么重要信息?

[复制链接]

8543

主题

1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865

终身成就勋章

admin 发表于 2017-9-30 23: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9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进行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那么,十九大召开前的这次政治局集体学习,具有什么特点,传递出了怎样的重要信息?
政治局集体学习是中央领导的一个重要学习机制,于2002年12月首次开展。而十八大以来,这个机制更是得到了充分发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学习,他反复强调,“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2012年11月17日,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没多久,习近平就组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同志进行了第一次集体学习。
2017年以来,政治局共举行了6次集体学习
1月22日下午就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
2月21日下午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
4月25日下午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
5月26日下午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
7月24日下午就推进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重塑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进行第四十二次集体学习。
9月29日下午就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进行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
从中可以看出,政治局集体学习基本保持了每月一次的频率。而从主题上说,前5次聚焦的都是具体问题,而刚刚进行的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则是围绕思想理论问题,聚焦意识形态领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这次集体学习看作是为十九大召开所做的一次重要思想理论准备。
此次集体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聚焦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什么是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它具有哪些特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姜佑福
什么是“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
姜佑福指出,在把握“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流派与特点之前,首先要廓清一下所谓“当代世界”的范围。“当代”之为“当代”,字面意义是“现时代”或“同时代”,其时间划界与内涵实质往往以言说者自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转移。就此而言,我们对“当代世界”的范围界定,毫无疑问是与我们对“当代中国”的生存领会密切相关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姜佑福认为,“当代中国”最切近的历史界标可以说是“十八大以来”,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但由于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又是以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发展成就为基础的,因此,“当代中国”的历史界标可以而且应当上溯到改革开放和新中国成立这样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更进一步,由于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以来和新中国以来的中国发展道路始终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自登上历史舞台以来所怀抱的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使命的“初心”,承载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因此,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当代中国”之“当代”,完全可以而且应当将近代以来的中国发展道路包含其中。
同样道理,关于“当代世界”,我们也可以由近及远作出一些重要时间节点的标画:2008年以全球金融危机为标志的世界全球化新进程以来、2001以“9•11”事件为标志的美国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开始走向解体以来、苏东剧变和两大阵营的冷战格局结束以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以联合国成立为标志的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基以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现实道路以来、1848年以《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为标志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以及以1516年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问世为标志的世界社会主义思潮开启以来等。
综合“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内外两条时间线索,姜佑福倾向于把“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当代世界”范围界定为:从时间上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经典马克思主义“之后”;从空间上说,是中国共产党人近百年来孜孜以求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之外”。依照这样的时空划界,“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研究对象将包括:第二国际与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狭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早期代表人物,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意大利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等);1968年之后,或内化为西方社会各种激进与批判思潮(如各种“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等)或内化为纯学院文本研究(如“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学”等)的晚近欧美马克思主义、苏东剧变之前与之后在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或前社会主义国家发端发展的各种“新马克思主义”,以及思考与探索广大第三世界或不发达国家与地区现代化道路同时有着马克思主义思想渊源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等。
重点还是要回到当代中国
了解形形色色的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目的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中很多人对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以及生产方式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等进行了批判性揭示,对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演进过程、资本主义新形态及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命运,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征,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这与总书记一贯强调的对“世情”“大势”的理解掌握是相一致的。
了解了世界,重点还是要回到当代中国,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这个问题,总书记其实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的: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过时”这个老问题的新回答。习近平强调,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在姜佑福看来,其中至少包含三层意思:其一,从方法论层面来说,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的关系,我们要具体地、历史地和辩证地来看待,一方面要看到具体历史情境方面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又要把握时代主题的内在延续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下的真理性;其二,突出强调“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意味着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当代世界的历史任务有着深刻的世界历史根源,意味着早在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实现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之前三百多年,人类社会已经遭遇了我们迄今为止尚未彻底解决的时代课题,亦即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方位转型的历史任务,就此而言,社会主义并非仅仅是作为资本主义的简单对立物或替代物,其优势在于能对时代课题和历史任务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其三,突出强调“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在基本原则上对人类的现代化历史任务作出了深刻而科学的阐明,是这一历史任务本身被真正彻底解决之前我们一直要遵循的基本原理,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应当立足自身放眼世界,通过引领时代的发展,通过持续探索和不断破解五百年来人类社会一直面对的现代化发展难题来展示自身的世界历史意义。
二是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学以致用,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指导当下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马克思主义是看家本领,但要活学活用,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唯有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才能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主编:王珍,邮箱:shhgcsxh@163.com)
为人民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龙域丹麦华人网

GMT+1, 2025-11-13 21: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