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圆桌 | 全球经济治理有哪些新需求?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7-11-6 11: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球化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演变,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性正更加凸显。今天,全球经济治理面临了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新需求?中国在当前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又该起到怎样的作用?
日前,由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共同主办的首届“全球经济治理新需求”国际研讨会在沪举行,重点讨论了国际金融监管和国际货币体系所面临的挑战与前景,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在发展和基础设施融资领域的作用。
与会者普遍认为,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与政治合作各个领域的制度调整变化明显。危机过后,人们认识到如果没有充分、高效的全球经济治理,就有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和政治动荡。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全球经济与金融项目资深研究员宝娜·苏巴奇(Paola Subacchi)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源头是美国,而正是全球化的市场、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才导致了危机迅速扩散到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如何来管理这种相互依赖性?人们需要一些管理工具(包括财政工具、货币工具、结构性改革以及金融监管)和一些机构制度,更需要各方的政策协调和合作。而作为一个多边平台,二十国集团(G20)的形成很可能成为2008年全球危机之后影响最深远的机构。这位研究员还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从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角度来说,人民币还需要进一步国际化,要不然人们很难设想国际货币体系和其他国际组织能够得到很好的改革——目前的国币货币体系,基本由美元主导,而更多的货币就能够有更大的稳定性和平衡。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认为,今天,布雷顿森林体系仍然处于枢纽地位,该体系下的机构仍是最重要的治理机构,中国没有想过要推翻它,而是认为需要有新的地区和区域多边机构进行补充。但是,该体系也有不少问题——比如份额改革仍然落后于全球经济现实;大国间的金融竞争比较明显;IMF等组织协调存在短板等。“特别是特朗普当选之后,美国政府不太愿意继续为全球金融机构贡献更大的力量,中国虽然有兴趣对国际金融体系治理提供更大的资金援助,但是毕竟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会影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全球治理,”他说,“此外,IMF等布雷顿森林体系机构在监管问题上也有宏观经济的协调盲区,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发现现在对于全球化存在很多声音,其实作为金融或者贸易的主要全球机构,应该在这个时候发出声音。但是很遗憾,我们没有看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是世界银行在这时候能够发挥主流性的、引导声音。”
事实上,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一些变化已经发生:除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样的传统治理机构外,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新开发银行(NDB)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CRA))等由新兴经济体建立的国际机制正在崛起;双边贸易协定的扩散,特别是大型区域贸易安排的扩散,也有可能迅速改变全球贸易体系的结构和运作。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战略局局长塞尔吉奥·苏霍多尔斯基(Sergio G. Suchodolski)在研讨中就介绍了新开发银行的战略规划、运作机制及其在发展融资上所取得的成就,他说,新开发银行正致力于构建一种具有高度灵活、专业、透明、创新和代表性的新型组织结构,他同时分析了建立新型国际金融机构的必要性,认为新开发银行能够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实现良性合作,并为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那么,中国又是怎样看待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问题的呢?又应该起到怎样的影响和作用?
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于信汇教授说,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新兴国家,一直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主张全球经济治理应该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我们主张应坚持理念政策机制开放,适应形式变化,广纳良言,充分听取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国诉求,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的排他性和规则的单边化。”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鸣教授也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秩序面临诸多挑战和国际经济体系发生结构性变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需要加强协调与合作,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变革与完善。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潘英丽教授、牛津大学政治和国际关系系亚历山大·肯提克勒尼斯(Alexander Kentikelenis)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庞中英教授、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欧洲研究中心马提亚·蒂曼(Matthias Thiemann)博士、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周宇教授、欧洲债务与发展网络政策与倡议官玛丽亚·罗梅罗(Maria José Romero)和德国发展研究所世界经济与发展融资部资深研究员凯瑟琳·贝伦斯曼(Kathrin Berensmann)等学者,还分别围绕“改革国际货币和金融机制”、“发展和基础设施融资”、“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及相关机构”等议题进行了发言和充分探讨。
(栏目主编:杨立群;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回复 呼我

举报

精彩评论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