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上海教育2030征文|办有温度的教育,让教育成为孩子幸福成长的殿堂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7-10-9 18: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迎着第一缕晨曦,孩子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校园,眼神中充满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和渴望,马上可以见到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老师,学到自己最感兴趣、迫切想学会的知识,掌握现代化学习手段,吃着美味营养的餐食,锻炼出强健结实的体质,和小伙伴们一起探讨、共同进步,获得头脑和精神上的富足,得到身心全面发展……我想这一幕一定是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教育,对创建卓越全球城市的意义不言而喻。上海教育整体水平始终保持全国领先位置。但作为执教多年的一线教师,亲眼目睹的现实教育问题也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家长对孩子期待过高,导致学生身心疲惫,对学习产生厌倦,更多是迫于现实升学的无奈。上海未来的教育要想得到持续发展,必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秉承“绿色教育”理念,思考如何为学生服务,让教育成为孩子幸福成长的殿堂,那么,卓越全球城市指日可待。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认为做教育是有情怀的,教育者应有深厚的教育情结。教育情怀体现出来的应是一种“温度”——有温度的人文关怀。教师的课堂和教学,时时不忘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出课堂,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孩子才会对学校有感情、有归属感。对孩子来说,“教育”这个词太生硬,对他们更应是一种引导,亦或是榜样的引领和浸润。在优美的环境中、深厚的文化底蕴、老师的人文关怀下,潜移默化地去浸润、改变。
近年来,上海很多学校纷纷开设各式各样的拓展课程,书法、国画、乒乓、茶艺、插画、机器人、影视赏析、名著阅读、铜管乐队、民乐队……然而课程推荐实施时不难发现,一些课程指导教师不够专业,由本校其他教师兼任的情况也较多,能力和精力的限制难以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导致学生最初的热情逐渐消失殆尽。想要把拓展课程落到实处,在设置丰富课程的同时,要制定周密、由浅入深的课程计划,配备相关教学设备,引用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在感兴趣的领域向更深处发展。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现代教育应吸取现有的技术。从电子书包协同学习项目,到中学生在线阅读、校讯通等现代教育技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越来越多教育技术平台涌现,面对未来教育,要选择精华,为老师和学生所用,让学生借助科技发展迅速成长。
未来的教育的确需要高精尖人才,选拔性考试也必不可少。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天赋、家庭限制注定达不到升学的要求,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情和学生需求后,努力培养他们懂感恩、知礼节、有担当的品质,而这种品质在学生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后,还能为其成长成才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因材施教”,古已有之,今犹适用。学校不能把办学目标定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上,彻底否定部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成绩优异的学生专注于文化知识学习与钻研,提高高层次的知识能力,为升学做准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遵从“成才先成人”的理念,只要对其传授最基本的知识,保证以后就业需求即可,这样的教育也更容易让落后的学生得到成就感,对未来的道路充满信心。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教育,才能各尽其才。
上海未来的教育应更看重可持续发展,让教育成为孩子幸福成长的殿堂,在学生心里播下一颗种子,即使学生以后出了校园,仍能受它滋养。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热爱所在,打开心扉,更乐于接受周围的人和事,有感受幸福的能力,悦纳自己、悦纳他人,这也是我们最终的教育理想。 (作者系青浦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回复 呼我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