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一座大烟囱与一个当代艺术博物馆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7-10-2 16: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浦江畔,165米高的大烟囱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最富工业记忆的空间。在2012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诞生之前,这里曾是国营南市发电厂,并于2010年改造为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亮相。10月1日,主题文献展“电厂的故事(1897-2017)”在大烟囱里亮相,这也是博物馆成立五周年来,第一次正式对外开放大烟囱。国庆7天,公众都可以走入烟囱,了解这段跨越了120年的时代故事。
老电厂的前世今生
下午3点,63岁的导览员唐继芳准时出现在大烟囱入口处,她将领着所有年轻观众参观大烟囱,讲述电厂的故事,“我是‘老发电’了!从1971年进入电厂,一直工作到2004年退休。现在又当了博物馆志愿者,重新回到电厂。”

31800007a418e3d894fd

63岁的导览员唐继芳领着年轻观众参观大烟囱,讲述电厂的故事。
电厂的开端可以追溯至1897年,清政府官办南市电灯厂在老太平码头建成。同年除夕,电灯厂试开第一盏电灯成功,标志着国人自主发电的开始。1908年,因入不敷出等问题,南市电灯厂归并商办上海电灯公司;1918年,电灯公司又与电车公司进一步合并为上海华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民族实业稳步发展的20、30年代,华电名噪一时,至1936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历经五次增资扩建,华电发购电总量达到史上顶峰,日平均发电166180千瓦时。”说起电厂的故事,唐继芳如数家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4年,随着“三大改造”的逐步推进,华商电气公司实行公私合营,南市电力公司成立。第二年改为国营,正式定名为上海南市发电厂。“进入电厂工作,要先从辅助工开始,摸清系统,了解各种纵横的管道,学三年徒弟才能出师。”唐继芳说,“发电后蒸汽用不完,就一路用管道输送到瑞金医院等地方,最远能送到30公里以外。”那是属于电厂的辉煌时代。上世纪80年代,电厂扩机扩容,修建了165米高的大烟囱,“烟囱越高越宽,排烟越远,这是当时上海市区里最高的烟囱。”
大烟囱内部,空气潮湿,老照片和文献资料环状陈列着。抬头仰望,目光似乎被黑暗所吸附,工业时代的遗迹令人动容。“从过往排污排废的工业化装置到现今具有展示功能的空间,大烟囱本身也是故事的承载体。”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介绍,以往双年展期间,偶尔有一件作品放在大烟囱里供观众欣赏,但那时作品几乎占据了整个空间,观众无法了解烟囱真正的状态。借着当代馆5周年契机,大烟囱空间全面开放,观众可以走入内部,观察它的螺旋形结构。“博物馆里很多年长的志愿者都曾是发电厂的工人,如今他们故地重游,仍会热泪盈眶。国庆长假,我们邀请他们给观众讲述电厂的往事。”
城市“温度计”
2010年,在电厂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城市未来馆对外开放,展示地球居民对未来城市形态的肆意畅想。建筑师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来的建筑形态,工业文明的肌理延续至今。而大烟囱则改造为超大的城市“温度计”,烟囱上的LED灯带能够实时显示局域气温。

316e0009def27d015d78

2010年世博会前夕,大烟囱改造为超大的城市“温度计”,烟囱上的LED灯带能够实时显示局域气温,每到晚上闪亮耀眼。
2012年,这里再度变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借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开幕之机正式开馆。除了大烟囱,参观者还能找到原先电厂的许多痕迹。在博物馆五楼的木栈台上回看建筑主体时,四团巨大的橙色钢铁结构引人注目。唐继芳说,它们被戏称为“四大金刚”,原先是发电厂里的煤灰分离器,“一块块乌黑的煤团在这里实现细化,以达到更高的燃烧效率。”博物馆大厅中保留了原先的大吊车,“以前汽轮机、发电机维修的时候,大吊车都会派上用场。每次进馆里,抬头一看,大吊车还在这里,就好像又回到了电厂一样。”而博物馆里的商铺都叫“电铺”,因为是电厂的铺子。
在唐继芳看来,成为博物馆之后,电厂还是在继续“发电”。“电厂关了,博物馆建起来了,每隔几个月会办不同的展览,艺术取代煤炭成为它重新发光、发热的生产方式。”龚彦说:“‘烟囱’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精神温度计,彰显了上海对于发展当代文化的自信。改建后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周边那些跟昨日、今日、明日紧密连接的建筑一起,目标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策源地和能量场。”

316e0009def307f08fe4

大烟囱内部,老照片和文献资料环状陈列着。抬头仰望,目光似乎被黑暗所吸附,工业时代的遗迹令人动容。
期待修缮成为烟囱美术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一座“艺术电厂”。5年来,博物馆共举办51个展览,吸引逾200万人次参观。自2014年以来,每年举办艺术教育活动逾四百场,约二十万艺术爱好者参与。当代馆依托展览为主力汇聚电厂能量,以“开放”与“融合”为主线,呈现对“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的理性思考和实践。
龚彦介绍,5年来,当代馆确立了建筑和收藏两大展览方向,“从市民生活空间和对上海文化的自我梳理角度切入,展示和挖掘容易被忽视的艺术能量。”2016年举办的“市民都会”展览更以上海为样本,系统呈现了上海现代主义建筑师们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期间的先锋性实验。“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致力于传播当代文化和思想,促进跨领域交流,编织城市新文化和新生活。”
国庆过后,烟囱空间又会重新关闭。龚彦说,长期开放需要对烟囱内部进行修缮,不过,要修缮这样一座165米高的建筑需要很大一笔资金,目前美术馆还无力负担,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她希望能通过修缮去掉表面的水泥涂抹,还原它红砖烧出的美丽原貌,打造为一座独特的烟囱美术馆,每年邀请一位艺术家在这里做一个艺术项目。“未来两年,像蓬皮杜中心这样的国外美术机构都要进驻上海,我们更要抓紧发出上海自己的独特声音。”
回复 呼我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