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为什么说江南文化思想史研究,对塑造未来中国形象很有裨益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7-10-2 16: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上的江南地区,其大致范围就是今天的长三角地区,这是当前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区域之一。其实,从历史的角度看,作为长三角核心地区的江南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带,而江南内部各个小区域间的有机联系与相互整合在历史上也早已存在,因此今日长三角的形成与发展实在是一个自然的历史成长过程。今天,通过充分回溯这一历史演变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必将有利于今天长三角地区的发展。
探讨江南地区的发展历史,当然可以有很多的角度,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而思想文化,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角度。
江南之所以成为江南,我认为关键还在思想文化的独特性上。历史上的江南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发育出相当成熟的早期文明。两千余年来,又曾经经历过三个阶段,即吴越文化、江南文化(运河文化)和海派文化。
其中吴越文化是泰伯奔吴后,带来了中原文明,进而与本地文明杂交而生成,本身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结晶,因此,天然地具有一种内在而自觉的开放意识,同时又不乏粗犷的个性。经典意义上的江南文化则逐渐形成于六朝至唐宋时代,至晚明而臻于鼎盛,与吴越文化相比,其发展趋势便是愈益精致,当时的苏州就是江南文化浸润而成的结晶,代表了帝国时代文化的最高成就。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这一阶段的文化事实上也还夹杂着商业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明清时代活跃于江南地区的各大商帮,有着在夹缝中求生存,勇于任事、坚毅不拔的精神,这些都内化为了江南文化与思想的一部分。所以,江南文化演进的第二阶段实则是士商文化合流的产物。近代以来,在吴越文化和传统江南文化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以上海为核心的海派文化,与传统时代的文化思想相比,这一文化形态无疑更多了些务实和灵动的气息,在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坐标上有其独特的定位。
我以为,当前我们应该深入梳理以上不同时段文化的形成过程、思想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同时还要将这些文化形态之间转承起合的关节点都弄清楚,这样才可能了解到历史上维系江南地区的文化和精神脉络的全貌,才能够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到底是什么把这一片区域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从另一方面看,江南地区又素以经济发达、文明昌盛著称,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消费社会的地区之一,因此其文化亦一早具有抵制与消除消费社会带来的异化性机制与力量的自觉性,在时人的著述中多有反映,值得重视。可以说,江南地区在明清时代所遇到的困境与我们今日所面对的文化困局常常有惊人的一致。所以,研究那段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思想文化深刻变迁的历史亦将对我们有所启发。
另外,中国历史上有着众多的区域文化,如岭南文化、湘楚文化等,但唐宋以来江南地区的文化无疑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因此研究江南区域思想文化,可以作为研究与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譬如江南的女性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山水自然文化,教育文化等,都可以在其中找到非常具有标本意义的研究对象;以点带面,因小及大,由表入里,我们可以透过长三角文化研究的点点滴滴,映现中国文化的大千面影,对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提出回应,对塑造未来中国的形象发表见解,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值得持续加以关注。
总的来说,我以为当前的江南史研究如果能够依托于历史的丰厚羽翼,重视学术研究提供的公共用途和政治功能,从内在的中国文化生命动力出发,研究江南地区的思想文化,必然可以提供当代江南人的历史资源与文化整合,有助于塑造新的地方认同与地方文化意识,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江南史研究逐渐成为上海社科院历史所重要的研究新增长点之一,也是整合历史所古代史研究和其他相关研究的重要平台,在这一研究方向上已经产出了很多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中青年科研骨干,并且坚持每年召开相关学术研讨会,在学术界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希望江南史研究能够继续得到专家们的大力支持,相关成果能再上新台阶。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本文为作者在“思想与文献视野下的江南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开幕致辞,有删节
主编:王多
回复 呼我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