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下丹麦的中餐【中餐馆应该转型了】

[复制链接]
BONE 发表于 2016-7-9 00: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字有点多,但是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我曾经是一名行销策划人。经历过大小策划案不计其数。有时为了提高客户产品的销量,在不得已情况下,给某些产品附加了很多概念。其中难免也有忽悠的成份在里面。有那么一段日子连我自己都开始恨我自己。来到丹麦后,在这几年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有打工的,有上学的,有做生意的,其中也包括很多中餐馆的老板们,我们经常一起交流。我发现他们的竞争压力一天比一天大,甚至有些老板已经开始在吃老本。中餐馆的未来到底在哪里?我经常关注那些中餐馆在各种宣传媒介上登出来的餐饮广告,简直不堪入目。我不保证其他国家的中国人在经营中餐馆时候是怎么样的状态,但是丹麦的中餐实在是让我大跌眼镜。千遍一律的自助餐,寿司。经营者答曰:老外喜欢。经营方式就是各种低价。
      看到这里,我很想点评一句:你们真(任性)。全世界最低级的行销策略就是价格策略,这种策略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利润,更不会给同行带来什么好处。大家都是中国人,漂洋过海移民到国外,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你打我我打你这样的价格战,只会把你们自己打的越来越惨,越来越没有利润,最后两败俱伤。经过长久以来的思想斗争,我决定要帮助这些在行销上有困难的中餐馆。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自然就有了以下这几篇文章。本文从头到尾都是我多年来的经验所谈。希望能帮到所有在餐饮业中打拼的中华儿女。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餐饮业可谓是创业中的百业之首。别看餐饮业门槛极低,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可以说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所有创业过程中最难啃的骨头,都会在餐饮业中碰到。我看到过2015年6月16日欧洲的(某某元时报)报到过一份数据。仅仅一个哥本哈根地区有100多家中国人经营的中餐馆或者寿司店。那到底又有多少家,能在这次惨烈的竞争中活下来?有人形象地描绘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然而,中餐馆在海外表面风光,但却掩盖不了它经营现状的良莠不齐,以及诸多弊端。放眼望去,真正创得出品牌,做得出影响的中餐馆数量并不可观,相反对于中餐馆的负面报导却遭到频频曝光。
      绝大部分餐馆硬体条件,始终是中餐业的软肋。由于中餐业门槛较低且市场缺口较大,引得大批本不具备经营条件的华人蜂拥而入。我身边就有很多从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本来在家里给老婆孩子做饭,又或者在某某饭店当过帮厨,几年在外打工有了一些积累之后,一不做二不休,反正老子会炒菜,干脆开了个餐馆。当起了厨师兼老板,其老婆则当起了收银员兼财务总监。这类餐厅仍采用家庭作坊式的粗放经营,自然会出现很多问题。中餐馆的声誉与口碑,关系着小到一个家庭的生计,大到中餐业未来的发展,乃至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而今天中餐业暴露出的种种问题,都呼唤着我们经营者需要提高自我竞争力。也有不少从业人认为,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不景气而黯然神伤。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了?
       我认为中餐馆的竞争确实很激烈。但是在这个行业中,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为什么有些人在风轻云淡之间就将自己的小店经营的虎虎生风,而有些人经营了一辈子却只赚到了一些小钱,又或者没赚到钱呢?经过这几年,我和身边很多开餐馆的朋友交流之后发现,传统中餐馆的老板在经营中,都有以下几个误区。今天我就在这里给大家一一指出。
       误区一:很多中餐馆的老板理所当然的跟我讲,那些卖的好,做的成功的人,是因为他们的品质比我们的好,价格又比我们有优势,所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而我们是小本经营,当然处于下风。这是一个多么悲催的认知啊!这些中餐馆老板的脑海中,长久以来就形成了这么一种落伍的思想,最终导致今天的华人餐饮业萎靡不振。因为传统的思维告诉我们,好品质才能卖的好。那问题的关键到底是不是和大家想的一样呢?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第一:麦当劳汉堡在全世界都卖的最好,那么请问,麦当劳是不是全世界最有营养的食品?答案当然是(NO)。
      第二:可口可乐是全世界最畅销的饮料,请问可口可乐是不是全世界喝了对人身体最好的一瓶水?答案很显然也是(NO)。如果按照传统思维去思考这个问题的话,麦当劳和可口可乐,没有道理卖到全世界去。因为美国人把他们称之为垃圾食品。但是美国人却用这样的垃圾食品,在全球疯狂的席卷财富。如果看到这里你们还觉得有质疑,我再问大家最后一个问题,那些发大财的生意人,成功的企业家,还有做了高官的官场风云人物,请问他们是不是这世界上人品最好的人?我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当各位想明白了这些问题的之后,再回头看看你们自己的的产品,它其实并不比别人的差多少。换句话讲,那些卖的好的产品可能根本就不是最好的品质,而那些真正拥有最好品质的产品,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卖好。那到底什么是这些疑问背后的核心问题?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词就是“行销”。
      不管你今天做什么样的企业,做零售,做培训,做餐饮,你都离不开这个词。因为这是一个行销的时代。我记得天津卫视一档叫“藏龙卧虎”的投资类节目。在youku上可以搜到。节目里有位老先生做的是祖传煎饼生意,制作工艺精湛,材料新鲜。据说是天津最好吃的煎饼之一“津刘香”。有这么好手艺的师傅,为了在北京开一家分店需要几十万的投资。可就算他是天津第一的煎饼,依然没有拿到一分钱。台上的投资人说“你做出来的东西,味道可以是90分,但是你的行销一定要100分。我没有看到你行销的能力,所以我才不投你”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的东西可以不怎么样,但是你一定要会卖。你不会卖,在好的东西都没人要,我投的钱也会打水漂。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个时代行销有多么重要。
      我相信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喝过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但是又有几个人知道,百事可乐有那么一段时间非常困难。
      在历史的长河中百事可乐前后分别三次,拿着自己的财务报表,去找可口可乐希望他们把自己收购,因为实在打不过他们。但是杀红了眼的可口可乐不仅没有收购百事,还放出狠话说“我们一定要把你们打垮”百事可乐被逼到了绝路,怎么办?此时百事公司决定放手一搏。他们多年来一直研究可口可乐的行销策略。可口可乐的自我定位是“经典可乐,美国精神”终于百事可乐在这里找到了市场缝隙,当时的行销总监给百事做出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定位叫“年轻人的可乐,新一代的选择”定位一出在各大媒体进行推广。又找来了很多会涂鸦的年轻人,让他们在墙上涂标语“可口可乐是你爸爸喝的可乐”这句标语的煽动性实在太大。百事可乐的行销策略,打的可口可乐措手不及。
      而百事可乐用了一个成功的行销策略,把当时美国所有的年轻人变成了自己的忠实客户,业绩一路飙升。面对强大竞争对手如潮水般的攻势,聪明的可口可乐也终于向“年轻人”低下了头。经过董事会一致同意决定,可口可乐摘除掉商标下方CLASSIC“经典口味”又称“传统口味”的字样。开始促进品牌年轻化,全新推出“要爽由自己”的广告口号,以不羁和爽朗的性格,重新争取到了一大批年轻人的市场,也使得史上最大的行销失误告终。
我知道有些人看完这个案例以后会有质疑说“你这个是跨国公司的打法,我们很多中餐馆其实就是小本生意,我们这样的情况行销策略还有用吗?”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先不回答,接着往下看你们自然会找到答案。
      5年前我被派到某地,给当地一家企业做行销顾问,为期一年。我到以后被安排到了一个花园的社区。可能是因为我长期从事与脑力相关的工作,在那段日子里睡眠状态不是很好,每天早上大概5点就能自然醒。社区离海边非常近,我那时经常跑到海边晨练,回到社区上楼之前顺路吃点早餐。社区内有家夫妻饭店,每天早上5点这家店的男老板就会在门口支上大铁锅,开始炸油条。刚到的两个月,我几乎每天早上都在他们家吃早餐。慢慢的和这位炸油条的老大哥也熟了。这位老大哥家里6个兄弟姐妹他是老么。在青岛打拼了多年后,和老伴开了这么一家“老六饭店”。
老六哥可能觉得我一个年轻人出门在外不容易,所以经常会多夹两个油条给我,或者多加两个小菜。也许老六哥天生就是热心肠的好人,又或者这是他做生意的方法,总之在那段时间老六哥让我感到心里暖暖的。有一天和往常一样,我在他饭店旁边的桌子上吃早餐,老六哥坐在我旁边一边喝着茶一边和我诉苦。从他的话语中得知,在郊区比如那样的城乡结合部一根油条0.5角,在市内一根油条1.0元,但是那些地方的租金便宜,而老六饭店的租金比那些地段的租金要高出很多,但他的油条依然卖1.0元,虽然也能赚个一两毛钱,但是钱赚的非常的累,而且还有很大的竞争压力。比如社区马路对面是“永和豆浆”一家连锁企业,社区内又有专门做面食的包子铺。这位老六哥可谓是前后夹击。听到这里我问他说“你敢不敢把你的油条涨到2.0元一根”?他听完倒吸一口凉气连连摇头,眼睛瞪的比灯笼还大。在行销界我见过成千上百个类似这样的表情,早已习惯。所以我根本就没有理会他的表情。
当我把一套,如何才能把东西卖好的行销理论讲完之后,他好像似懂非懂。无奈之下我只能用大白话教他怎么去实际操作。我告诉他说“炸油条,老百姓心里最大的怀疑就是,你的油是不是好油,又或者是不是地沟油?所以明天早上5点,你先把铁锅支起来但不要把油倒进去。大概在5:30分左右就会有第一批客人过来买油条,此时你周围聚集了四到五个人。你当着这几个人的面,把一桶崭新的鲁花牌花生油倒进锅里。油倒进锅里之后你要大声的告诉这几个人,从今天开始我老六每天都会当着大家的面,把一桶新油倒进油锅里。我要用中国最好的油,炸中国最好的油条。而且每天只炸一桶油,每根2.0元,炸完为止”话没说完老六哥脸上明显的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但是马上又皱起了眉。他觉得自己的人品没有问题,但是别人怎么相信他确实每天都用一桶新油,而不是晚上偷偷自己灌的呢?
      我说“为了证明你每天都用新油,你要把那些油桶放在你饭店的外面。用空桶砌成一个(桶墙),砌的时候一定要把鲁花牌标志整整齐齐的砌出来。当你用28个29个大油桶砌成一堵墙的时候,它会给来来往往的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然后找一个回收废品的人,叫他每个月一次把那(桶墙)全部收走,然后你再重新砌墙。回收的时间一定要在早上6点到6:30以内,因为这时候是你店里人最多的时候,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定会相信你每天都用一桶中国最好的油”。
      这个策略实施后的短短三周,老六哥的饭店在周围名声大震,油条供不应求。后来他跟我说,就连别的社区的大爷大妈也会大清早赶过来排队,就是为了买几根放心的油条给自己的宝贝孙子吃。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社区的大爷大妈把老六炸出来的油条亲切的称为【鲁花牌油条】。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古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儿不愁嫁等等这些话,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所以今天的中餐馆不仅要做到品质一流,更要把行销做到一流,这才是未来中餐馆真正要走的路。
      误区二:在长久以来的传统经营模式中,无论是大型酒店还是中小型饭店,其主要经营模式就是一个好厨师,加上几个拿手菜就能撑得起一个饭店。特别是厨师长在饭店里的地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厨师在饭店里扮演着中心角色。大到老板,小到经理,都会对厨师长礼让三分。我承认一个好的厨师确实对一个餐馆有很大的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厨师就是餐馆的核心。很多餐馆把厨师放在第一位,把服务放在第二位,这种经营模式早晚会出大问题。
在传统的餐饮行业里我们经常会听到,前台服务员和后厨之间的矛盾。我曾经听到一位开餐馆的朋友诉苦。有一次客人投诉菜的味道咸了,接到投诉的服务员把客人的菜拿回了厨房。但厨师不仅没有马上重做,反而皱着眉头,叽叽歪歪,骂骂咧咧。然后自己拿起筷子夹了一口放进嘴里,边吃边说“哪里不对啊?这就这个味,是TM客人不会吃”。受了委屈的服务员,当下次再出现同样情况的时候,她并没有把菜交给厨师重新做,而是自己往菜里对了一些其它调料,拿出去后客人依然不满意,而服务员却对客人说“对不起 这菜就这个味儿”让顾客高兴进店扫兴出门。事后老板找到这位服务员问清了情况,为什么不把菜拿给厨师?服务员的回答是“如果我告诉厨师说这个菜味道不对,虽然厨师会拿过去重做 但他也会不高兴,我不想得罪厨师,丢了我的工作”以上对话中,看的出这位厨师在这家店里的位置。那我的观点是,厨师就应该只是厨师,绝对不能越权。一旦厨师越权,就会变成一颗毒瘤。就好像奸臣有了兵权,皇位就会不稳,又好像太监有了政权江山就会动摇。
      中餐馆发展到了今天,厨师与服务员的关系而言,就好像一家公司里面的两个部门,一个是产品研发部,一个是销售部。销售部门是全世界所有企业当中的龙头部门。厨师就是生产产品的,而服务员就是做销售的。尽管产品品质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销售团队,以及背后一群高素质的行销人员,再怎么好的产品照样卖不出去。光有好的产品,没有好的销售业绩,不但不能产生效益,而且还是一种浪费。一个不好的服务员,尽管你后厨做的菜再怎么好吃,她也会让客人吃的不高兴,不满意,下次不再来。目前中国最知名的火锅品牌(海底捞)一个把服务做到极致而起家立命的餐饮业。从开业6张小火锅桌,做到今天营业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靠的就是两个字(服务)。所以服务员就是比厨师重要!
      误区三:最近很多饭店都开始在微信上做起了广告。微信行销是互联网行销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是做老客户维护,而并不是新客户的拓展。虽然微信也可以用来做行销,但前提是你要把微信的本质弄明白。否则微信行销不仅不会有效果,很有可能让那些潜在客户更加反感。最差的微信行销就是,不断用优惠活动试图去吸引用户。这种方法无论是在店内直接送菜还是打折优惠,都是为了导入新客户。在经营的角度来讲我们牺牲利润是为了发展新客户,而不是给老用户占便宜。另外优惠的力度不可过大,优惠的次数也不可过频。否则会给客户造成没有优惠时的心里落差感。
      一旦客户因为消费当天没有得到优惠,心里产生了不愉快,你很有可能就会丢了这个客户。所以我要在这里提醒那些正在做所谓的微信行销,或者网路行销的中餐馆老板们,在你们做网路行销之前,一定要弄清楚网路行销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不要乱做,以免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如果你生于50后60后目前正在经营一家餐馆,而你又想做网路推广,我的建议是问问你的孩子,又或者你身边的年轻人。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能说明你在网路上推广你的餐馆。
      一个人虚心请教这并不丢脸,反而让人值得尊重。一个人不懂装懂,那才是真丢脸。现在的80后90后生于网路,长与网路,网路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脑子里的互联网思维,加上他们本身的用户体验,想出来东西绝对比50后60后想出来的要好很多。这完全不需要质疑!以上就是目前中餐馆的几大误区。希望能帮到所有处在误区里的餐馆经营者。在下一篇中我会与大家分享,针对那些大型酒楼和饭店,我们中小型餐馆,应该怎么做才能以小博大。我们怎么做才能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从古至今不管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战争也好,还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好,以小博大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案例比比皆是。以小博大,以弱击强的方法只要你想找,就一定能找得到。否则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以大欺小,以强欺弱。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支撑继续写的,楼下回个帖。我看看大家的反应。
回复 呼我

举报

精彩评论42

janesky 发表于 2016-7-9 05: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丹麦中餐的千篇一律,除了行销,确实也应该提高一下菜的种类和品质了。
Mr.KK 发表于 2016-7-9 17: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楼主继续啊!
龙一 发表于 2016-7-10 00: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出了大家伙儿的心声啊
 楼主| BONE 发表于 2016-7-10 12: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龙大哥加精。。。哈哈哈,受宠若惊啊。

还要继续我就继续写。给我点时间!
maxkongqin 发表于 2016-7-10 14: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吧,不管文中的实际操作对我有没有即刻的帮助,文章肯定是好的,还要花时间去写。但华人中餐从业人员是否有时间有机会阅读并思考我表示怀疑
celia0414 发表于 2016-7-10 17: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动点赞,好文章
 楼主| BONE 发表于 2016-7-10 18: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maxkongqin 发表于 2016-7-10 14:00
继续吧,不管文中的实际操作对我有没有即刻的帮助,文章肯定是好的,还要花时间去写。但华人中餐从业人员是 ...

渠道有限呀。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到。
helen0901 发表于 2016-7-11 08: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很好。我以前也想过:如果有一家很有实力的国内公司,开个遍布世界的中国餐饮连锁,注重于市场营销,服务水平,产品提升等等,那大部分中餐馆的命运就悲剧了。
logik 发表于 2016-7-11 09:01: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事要知行合一 才有说服力
chinagameboy200 发表于 2016-7-12 04: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丹麦大部分中餐馆店面设计都粗枝烂造 很多都是老板自己做的装修设计,毫无品牌和设计意识。
大部分老外的印象就是 脏乱差,毫无审美 品味。

像MAGASASA INCO 店 就是找哥本哈根当地老外的设计公司做的,晚上天天爆满 都是当地老外来吃,他们也准备把其他店好好设计装修一番 延续风格。到时候一定爆满。

中餐馆老板要好好想想转型,不要只看眼前的一点利益,找一家当地有经验的设计公司 把店面改造和装修做好,做得有特色,这才是最实际的,当然饭菜味道很重要,这样才可能开连锁,名声积累等,让在你们店吃饭是种很好的体验。装修材料完全可以自己买,甚至木工自己招,但是店面设计要是交给专业的公司。
福清阿标 发表于 2016-7-12 09:35: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nco  店装修 也算好??
chinagameboy200 发表于 2016-7-12 21: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清阿标 发表于 2016-7-12 09:35
inco  店装修 也算好??

可以雕个龙在门口 再搞点镀金 花纹 再随便买点家具 灯具  然后GOOD LUCK...
 楼主| BONE 发表于 2016-7-12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chinagameboy200 发表于 2016-7-12 21:27
可以雕个龙在门口 再搞点镀金 花纹 再随便买点家具 灯具  然后GOOD LUCK...

magasasa inco店有找过我们做品牌设计,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没有继续下去,只做了初步的LOGO设计,已经开始用了。希望接下去我们能够继续服务他。inco有环境整体性保护,不让做外围的任何变动。所以店外不能做任何文章。
 楼主| BONE 发表于 2016-7-12 21: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chinagameboy200 发表于 2016-7-12 21:27
可以雕个龙在门口 再搞点镀金 花纹 再随便买点家具 灯具  然后GOOD LUCK...

对了,跟你说下。那个店没有请什么老外来设计。
chinagameboy200 发表于 2016-7-13 0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BONE 发表于 2016-7-12 21:34
对了,跟你说下。那个店没有请什么老外来设计。

http://phoam.dk/portfolio/restaurant-magasasa/

这个可以搜到的。。。。

我自己也计划在哥哈装修一家餐馆,LOGO设计可以找你啊
zhujl 发表于 2016-7-13 09: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继续。
阿虎 发表于 2016-7-13 10: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丹麦人也不买帐啊,我看amager的万达也是像这个方向靠拢,但是又被逼回中式自助餐原形。
libbydanmark 发表于 2016-7-13 12: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这些问题其实都是现实存在的。但是丹麦的整体氛围以及创业土壤与国内还是有一定差距,想要改变的确很难。不过思路是对的。。。楼主写这么多字真实不容易,表扬表扬。
 楼主| BONE 发表于 2016-7-14 12: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chinagameboy200 发表于 2016-7-13 07:27
http://phoam.dk/portfolio/restaurant-magasasa/

这个可以搜到的。。。。

欢迎。。随时联系!
 楼主| BONE 发表于 2016-7-14 12: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虎 发表于 2016-7-13 10:12
有时候丹麦人也不买帐啊,我看amager的万达也是像这个方向靠拢,但是又被逼回中式自助餐原形。 ...

那个万达本身定位就有问题。老一辈的思想还是停留在 只有自助餐可以做的观念。50.60年代的前辈没品牌概念。我曾经试着去沟通。但是无用功。
 楼主| BONE 发表于 2016-7-14 12: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libbydanmark 发表于 2016-7-13 12:02
写的很好。这些问题其实都是现实存在的。但是丹麦的整体氛围以及创业土壤与国内还是有一定差距,想要改变的 ...

我不这样认为。丹麦的中餐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看看欧洲其他国家,中餐发展的步伐,先不说品牌和营销。从氛围上就赢丹麦几条街。试问下自己为什么呢?
lenglengbing 发表于 2016-7-14 17: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好文,楼主继续!
logik 发表于 2016-7-14 21:3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某些族群的餐饮要比别的价格更高,或者说更加高端?
据《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网站13日报道,各个不同的移民群体大面积涌入美国的时候,随着他们一起带来的饮食习惯总会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或者是进入高端市场,或者沦为廉价的产品,共同点是都会被打上“民族食品”的标签。
比如墨西哥牛肉卷和牛排炸土豆,都是通过高热量烹煮高质量肉块,这两道菜都源自于美国以外的地区。但是在美国的菜单上,它们的价格却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为什么?
“最简单的答案是文化声望上的不同。”纽约大学食品研究相关的副教授克里希恩度?雷(Krishnendu Ray)说道。在今年早些时候出版的一本书中,他进一步提出了他称之为“全球饮食分级”(global hierarchy of taste)的概念。这种分级几乎完全基于一个很简单的规则:如果一个国家有着足够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移民也更加富有,那他们的饮食更有可能进入高端市场。
再看看日本料理和中餐在美国迥然不同的发展状况。过去几十年,日本料理已经发展成为高级饮食的象征,很多顶尖西方厨师都会学习他们的技艺。“日本人在推广自己的文化声望方面做得很好,当然,这也与他们强大的经济实力有关。”雷说道。而与此同时,他表示,很多美国人对于中餐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往的水准。“很多美国人仍然存着这种滑稽的概念,认为中国产品代表着廉价和质低,包括他们的餐饮。”雷还说道。
雷的分析不仅仅是主观的评价,他参考了查氏餐馆调查(Zagat),上面给出的数据显示,2015年在纽约,其考察过的日餐厅平均每餐花费68.84美元(包含酒和小费),而中餐馆的花费则只有35.76美元。
1985年查氏餐馆调查最初推出的时候,纽约的日本料理价格还只排在第六名,去年却已经登顶。这段时间里,韩国饮食的价格也处于上涨状态,只有中餐,一直在低价档,跟泰国、印度和墨西哥餐饮一起。
另外,就算某类餐饮进入高端市场,谁会成为其公众形象的代表也依然与种族和阶层有很大的关联。比如著名亚裔厨师张大卫(David Chang),他的那些高档餐厅经常被视为是对传统的颠覆。但是实际上,他的职业履历与那些传统高端厨师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且,某种餐饮的地位也与一个移民团体的规模以及他们抵达美国时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关。“我们熟悉的大部分日本人都是生意人和管理人员,而大多数美国人都会将中餐与相对贫穷的华裔移民联系起来。”雷说道。
意大利菜在美国地位的变化是一个很好的例证。19世纪的时候,意大利菜在美国曾很受欢迎,托马斯?杰弗逊总统曾给予其很高的评价。但是到1880至1924年间,大量贫穷的意大利移民进入美国后,意大利餐饮的地位开始急剧下降。不过,后来,随着这些移民后代的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意大利餐饮又重新进入高端市场。
中餐也许会是一样,现在仍被视为是价低质劣的中餐正处于上升地位。“20年以后,中餐也许会进入高端市场。”雷写道,“不过这也要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以及更多相对富有的华裔移民来到美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