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小公司”的极简经商之道

[复制链接]
龙一 发表于 2015-8-24 08: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互联网时代更是如此,但37signals这家互联网公司,却要慢慢来。他们每周工作四天(简直是拉仇恨的节奏),但发展一点都不慢,年赚数百万美金。两位创始人都崇尚极简主义,追求系统地成长,而非病态地快速增长。《重来》这本书,就是他们总结出来的简单高效之道,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里面的商业思维。

“现实世界”只是人的借口

我经常会向同事和朋友提及我的想法,他们经常会回答我——这个事某某人,某某团队做过了,没成功。或是对我说,你做这个事的时候,要小心这个要小心那个。

这是最考验我们的时候,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去分析别人的话,别人真不代表自己。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比较保守的,对这个现实世界都有或多或少的恐惧感。

如果你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你必然会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平庸。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你要么就是天才,要么就是傻瓜。要证明你自己是不是傻瓜,可以看看自己过去有没有过一些小成功或小成绩。如果有,那么就应该大胆地坚持自己的想法。

被高估的“从错误中学习”

很多人都在抱怨这不好那不好,但他们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因为没有见过好的,你将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就好像你没有见过什么是汽车,你就只会整天在抱怨为什么骑自行车太累。

你一定要去看看那些优秀人干是怎么想的,怎么干的,去那些成功的公司开开眼界。另外,你应该多想想你过去做成功过什么事?那些才是你的长处,才是让你进化的前提。

计划就是瞎猜

你有职业规划吗?如果你有的话,那么你就一定就错了。职业规划是一件很扯淡的事情。

我和一些高手都交流过,这些人在当初都并没有什么职业规划,要说有的话,也就是想把技术搞透搞精。他们就是对技术有非常大的热情,把身边看得见够得着的事情做到好好地,并且保持持续强大的好奇心努力地学习自己不懂的东西。

坚定不移的决定和意志力比任何的计划和职业规划都重要。你问问自己,想不想当程序员,能不能一辈子都当一个程序员,能不能写程序写一辈子?

拒绝壮大

很多人都以为拥有一支成百上千人的团队是成功的标志。人多可能恰恰说明你可能在干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事情,这并没有什么可自豪的。真正自豪的不是在战争中用人海战术让大量的人去当炮灰,而是用一个小分队端掉敌军的军火库或指挥部。

所以,关键不是你有多少人,而是你做的事是不是有非凡的意义,并且你用了最小当量的资源。这就好像建立一个高性能的网站一样,用成百上千的服务器不算本事,谁用的少才是本事。

挠自己的痒处

在这里,我更想说说我所理解的另一层“挠自己痒处”——有天我和一前前同事聊天,她说她在那家公司十多年了,现在老了,虽然心不老还想折腾,但是对自己的能力没自信,求稳了。我听到很多朋友想对自己有个改变,这些人明明想活得更有激情,但最终在现实面前认命妥协。
我说既然有痒处,还比较痒,那就应该毫不犹豫革自己的命,轰轰烈烈地活一次。别等老了后悔当年没有勇气。“挠自己痒处”就是挑战自己,革自己的命,既然想了,就做吧,生命只有一次,值得我们轰轰烈烈地去为之付出。

与其做个半成品,不如做好半个产品

这正如“为什么中国的网页设计这么烂”中说的:“中国的学生只是去记忆东西而不是真正的理解。他们从来不花时间去思考,而只是贪婪地去获取更多的信息”。与其记忆那么多的东西,还不如好好理解部分的东西。

平衡Done和Perfect的方式正好就是这句话——“与其做个半成品,不好做好半个产品”,因为,一个半成品会让人绝望,而半个好产品会让人有所期望,这就是其中的不同。

拒绝照搬&将你的产品去商品化

虽然我对抄袭和山寨很反感,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这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好的东西总是会被人复制的,这也不一定是一个坏事,这会让你更清楚认识到什么是真正产品的价值,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而面对被抄袭这样的事情,最好的解决方法是着眼于远期而不是短期——着眼长期,做一个3-5年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才会成熟的产品,那些急功近利的抄袭者会知难而退的,因为长期并不符合抄袭者的价值观。

画沙为界,立场明确

我从来不想做一个大众脸。酷壳上有很多比较有争议的文章,也有很多人说我很极端,偏执,有优越感,清高……,说什么的都有,无所谓。

我喜欢有鲜明的观点,这样不但能让文章鲜活起来,还能迎来更多的不同意见和更多的思考(而不只是“顶”“赞”之类无意义的回复)。

我并不希望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我只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一同思考,而思考最佳的催化剂就是争论。我从这个行为中收益到了很多很多。


找好退路无异于失败

几年前,我有一个朋友被创新工场忽悠从美国退学回来创业,我非常质疑他退学创业这个事。他对我说,没事,反正就算失败我也不会失去什么。

我说,如果你以为用试一试的态度就可以把一个事情搞成功,那么你让这世上那些Full Time从事这个事情的并有一些积累的人情何以堪?

如果你创业时都想好了失败,说明你对这个事没有必胜的信心,还干个什么劲啊?与其把时间用在思考如果创业没成功你会怎么办上,不如思考一下如何做才有更大的胜算。

条件受限是好事

只有你没有足够多的人的时候,才会去想要怎么优化工作和开发效率,才会逼着自己去开发一些自动化的工具,而这些工具恰恰解放了生产力。只有条件受限,才会从劳动密集型中激发出知识密集型的东西。

这就好像在中国这个劳动力又多又廉价的大国下,基本上不需要你在技术上的创新,你只需要去不断地迁就这些低端用户,迁就这些用户越多,你还能有什么重大创新吗?真正的创新是帮助用户成长,而不是迁就用户。

做的比对手少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iPad,它干得比Laptop少,比上网本少,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上网和简单游戏的设备,但是它有非常简单的用户体验,让两三岁的儿童和六七十岁的老人都能很快上手。

这就是“做得比对手少”的强大。只有简约的东西,才会显得更精致,才会显得更专业。

谁在乎他们在干什么

这个社会浮躁之处就在于我们太多的关注了别人,人比人气死人。

过于关注竞争者会混淆你的视野。当你一直吸收别人思想时, 你的机会则会减少。你变得反动而不是充满想象力。你只不过是将你竞对手的产品换了个包装。

眼红也是魔鬼,因为眼红让人心理扭曲了的例子还少吗?不要在乎别人干了什么,你应该多看看自己的长处是什么,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你要做的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自己擅长的方式行事,而不是小猫钓鱼。

养成对客户说“不”的习惯

亨利·福特说过:“如果我要问我的客户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所以,过份地迁就用户并不是一件好事。

互联网和电视节目一样都有万恶的KPI,电视节目那万恶的KPI是收视率,而互联网的万恶KPI是流量。于是很多公司为了流量开始不择手段,就像电视节目用庸俗化来提高收视率一样,一些互联网产品也使用庸俗化的东西来提高流量。

我们要做的是一个让人称道的有品质的产品,而不是一个只有访问量的产品。

工作狂不是英雄

这让我想到了那些业绩KPI制定者,他们生生地把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工作变成了劳动密集型。他们其实就是在拼命地训练客户需要的那匹“更快的马”,而从来没有想过要去造个更快的交通工具。

每当我在优秀员工的评比和员工的绩效考核中的跨团队比较中我们能听到很多很多的人说,XX员工工作任劳任愿,工作得很晚很晚,付出很大。老实说,我真的为这样的价值观感到悲哀。

最后,我还想说说关于超时工作,我也经常学习和做自己的事情到深夜,我相信很多人也这样,但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Rework中的这个观点,我们超时工作是在使用蛮力呢?还是在使用热情和兴趣呢?

员工不是13岁

我始终在跟我的团队成员说,最有效的管理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还要专门的人来管你。

如果能管理得好自己,并能自我进化。你们甚至不需要一个经理。但是,你们可能会需要一个为你们跑腿打杂的人,其实,那个人就是经理。

回复 呼我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