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趋势》作者:中国人,你们过于“迎合”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5-1-24 11:12:15 |阅读模式
在我看来,经济和教育将成为支撑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不但会改变全球的变革,而且也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如果中国想继续延续和保持自己领先的事态的话,就必须重视教育。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生于1929年,世界著名未来学家,1982年出版的《大趋势》一书销量已经超过1400万册。英国《金融时报》事后证实,《大趋势》一书中没有一条预言是错误的。这位神一样的大师9日接受北青天天副刊专访,他有什么天机向我们倾囊相授?看本文便知。

约翰-奈斯比特在遥远的1982年便看到了今日世界的容颜——“网络社会”和“全球化”,这样的先知先觉引来全球各方人士的膜拜,约翰-奈斯比特成了一个闪亮的名字,人们奉他为神一样的未来学者,因为经过事后印证,在他的盛名之作《大趋势》一书中,没有一条预言是错误的。

再看看奈斯比特的简历:曾经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退役后成为了拥有15个荣誉博士学位的预言家——这可是好莱坞科幻大片里男主角的典型特质啊。而坐在北青报记者面前的、今年已86岁的约翰先生虽然风度翩翩,一双眼睛充满睿智,但他强调的是自己的凡夫身份,否认自己是“未来学家”,“我关注的是当下,我是‘现在学家’”。

要说与大多数八旬老者的区别,大概是他对这个世界仍然抱有一份好奇,比如,在对谈正式开始前,他对记者说:“让我先来采访你一下。”他的“采访问题”包括“你认为中国足球什么时候能够踢得更好?”听到记者的悲观答复后,老人家的表情是有些神秘的“拈花微笑”。(话说采访时间是1月9日,1月14日国足就不可思议地以小组头名的资格挺进亚洲杯淘汰赛资格,难道老人家已经提前预知到了这点?)

问及奈斯比特何以身处高龄却依然保有旺盛的精力和智慧,他笑说这不是因为自己“天赋异禀”,而是因为他有一位漂亮优雅的妻子作为自己事业与灵魂的伴侣,两人结婚15年,至今仍然如同热恋一般如影随形,约翰?奈斯比特称,如果自己接受采访,记者也一定要向他的妻子提问,“否则,我们会不高兴的”。而谈起一路走来的幸福,约翰-奈斯比特就忍不住去亲亲相依相随的妻子的脸庞,然后“预言”自己的未来:“这么完美的妻子,让我唯有珍惜,不会老去。”

至此,真相大白,约翰-奈斯比特不是能够穿越星际时空的科幻片男主角,他就是一位勤奋严谨的凡人。他享受着尘世间的爱与欢乐,也面对着人类生无所逃的苦楚忧虑。他更没有可以隐藏特异的超能力,因为他的研究方式类似于社会学科中尽人皆知的“内容分析法”,只不过,他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敏锐度,将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整合处理,从中推导出一个带有先锋气质的结论。

北青报:现在对纸媒一片唱衰之声,作为未来学家,您对纸媒前景怎么看,会消失吗?

约翰:纸媒衰落是全球现象,我认为数量会缩减,但不会消失,其中的佼佼者会生存下去。

多丽丝: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很多传统媒体在做电子版,他们像纸媒那样排版或者延续纸媒思维做报道,这样是不对的,纸媒与新媒体是两种媒介,从这点看,纸媒从业者对于如何转化为新媒体思维,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北青报:您认为成为一位优秀的未来学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约翰:我不是未来学家,我是“现在学家”,最好的预测未来就是研究好当下,所有的预测都是基于现在的调研的结果,想知道未来,先知晓现在吧。世界充斥着大量的信息。我会收集这些信息,从中获得一些线索,预测未来的两年、三年或者更久。事情是前后关联的,给学者的想象空间并不大。未来就在我们周围,它孕育在现在之中。有些事物是没有前途的,很快就会消亡,会过时,但另外一些会成长起来,持续发展下去,进而成为未来的主流。我的工作就是去观察、思考和辨别,把未来的主流辨别出来。

多丽丝:我们所“预测”的一切都是基于勤奋的工作,每天我们都会很早起来,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有人时常问我们是否觉得累,在做自己深深喜欢的事情,我们不觉得累。我们把未来的趋势比喻成一匹马,如果你知道这一匹马要跑的方向,驾驭它是不是更容易一些呢?不管你是从事什么样的行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你一定确保自己总在这个趋势的里面或者走在这个趋势的前面。就像约翰说的,我们必须在变化中做出现实的判断。

北青报:您从1967年首次来华,已经来过中国100多次了,并且对于中国的未来十分乐观和期待,那么,您认为现在中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呢?

约翰: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经济发展得最快最好的国家了,我们都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还有什么可教的呢?在我看来,经济和教育将成为支撑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不但会改变全球的变革,而且也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如果中国想继续延续和保持自己领先的事态的话,就必须重视教育。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多丽丝:中国当然不是没有问题的=,西方很多国家确实也对中国存有偏见,但我不认为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是100%完美的,中国的户籍、环境等问题可能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但是,现在既然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就是好事,就一定会解决问题。

北青报:不知道您怎么看“中国梦”?

约翰:我想提一下“美国梦”,它是普通人基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奋斗精神而提出的概念,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梦则偏于自上而下,虽然有所区别,但人民都有自由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一点很重要。

北青报:您遇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

约翰:我认识多丽丝时,她在维也纳,是一家德语出版社的负责人,为我的《亚洲大趋势》德语版做发行,那时,我们彼此有各自的家庭,但我们相识5年后在2000年结婚了,今年我们结婚已经15年,我们建立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不过实话说,那5年并不容易。

北青报:您最想居住的城市是什么?

多丽丝:里约热内卢,因为那里有音乐,有活力。

约翰:说起来如果选择中国的城市,这是个很难选择的问题,我们喜欢北京、三亚、成都、桂林、漓江、昆明,中国有很多非常吸引人的城市,我们曾经在成都生活一年半,就是在那里我知道了麻将,了解了打麻将的规则,并把它写到了新书《大变革》里。

北青报:您认为哪个品质可能被高估了?

约翰:我想在中国,“迎合”这个品质被高估了,人们都太在意别人怎么说,太在意别人看法的后果就是迷失了自己。

多丽丝:我认为在中国,颜值被高估了,大家好像比较在意外貌,而且,我认为有的品质反而被低估了,例如“保持个性”,要保持做你自己,不要总想成为别人;还有“勤奋”,很多人认为成功更需要投机、机会,我要说的是,没有勤奋是不会成功的。

北青报:会有因为压力大而做梦或失眠的情况吗?

约翰:不会,所有的压力都是自己制造的。

多丽丝:我们已经过了那个有压力的阶段,就算现在什么也不干,我们也没有什么可发愁的。约翰:不,不让我工作,我会死。

北青报:有什么事情会让您害怕吗?

约翰:不会,害怕是因为你对外界有不安全感--工作、生活、各种关系等等,我们现在这个年龄,已经心无恐惧了。

北青报:您已经86岁高龄了,是如何保持大脑健康的?

约翰:因为我有个如此年轻、优秀的妻子。呵呵不要笑,这不是秘密。

多丽丝:我们每天从早上一睁眼就会就一些事情讨论一番,没有竞争关系,不存在谁说服谁。

北青报:平常爱看什么书?

约翰:我只读报纸,每天有很多很多报纸需要读,像《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等,中国的报纸会看《中国日报》、《环球时报》。

多丽丝:我喜欢看书,现在正在看一本关于德语词语由来的书,也喜欢看文学类书籍,2014年我还读了中国小说家麦家的作品,可惜我不会中文。

北青报:虚构人物中您认为谁是英雄?

多丽丝:什么是英雄?我想人们经常把英雄和著名的人这两个概念混淆,我不知道什么是英雄。

约翰:没有英雄,那些漫画、电影里的英雄都是“纸上英雄”(paperhero),不要崇拜那些所谓的“英雄”,每个人都是凡人,做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北青报:对中国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多丽丝:中国有很多年轻人被惯坏了,因为独生子女政策,他们从小被过度呵护,而中国又是严格的应试教育,成长环境非常安宁,所以在他们上学后会承受巨大压力,我的建议是给他们时间、空间,让他们自我成长。

约翰: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一样,从小是在父母的希冀下长大,我希望年轻人可以早些自我决定自己要成长为一个什么人,早些了解这个世界,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可以为这个世界提供什么。

北青报:您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约翰、多丽丝:我们拥有彼此,还有6个孩子,14个孙子孙女。每每我们说起来,听者都是一幅张着嘴巴惊讶的表情。我们是个大家族,很幸福。快乐、充满爱,这些都是重要的。

背景介绍

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生于1929年,世界著名未来学家,1982年出版的《大趋势》一书销量已经超过1400万册。英国《金融时报》事后证实,《大趋势》一书中没有一条预言是错误的。从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之后,约翰-奈斯比特先后进入犹他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1963年进军华盛顿,担任肯尼迪总统的教育部助理部长,还曾任约翰逊总统的特别助理。约翰·奈斯比特还拥有人文科学、科技等领域的15个荣誉博士学位。

中国经济的崛起深深吸引着这个未来学家,无论是中国的GDP、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地位,还是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都使得约翰-奈斯比特坚定地相信“中国模式”将以难以令人置信的力量影响整个世界。2009年,奈斯比特在多年深入调研中国的基础上出版了《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一书。

奈斯比特的妻子多丽丝-奈斯比特生于1951年生,全球社会、经济、政治趋势观察家,夫妻二人合著多本著作。奈斯比特夫妇此次来京,是为了他们的新书《大变革:南环经济带将如何重塑我们的世界》,他们将这本书的全球版权授予吉林出版集团、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约翰表示,选择把版权给中国是想帮助中国在世界上有更多的话语权。在《大变革》一书中,奈斯比特夫妇首次提出了“南环经济带”的概念,指出全球经济重心将由北向南迁移,并由此重塑新的世界经济版图。(@北青报)
回复 呼我

举报

精彩评论1

swamrya 发表于 2015-1-24 12: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这个报道里的多丽丝和约翰完全不在一个水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匿名
他藏入了茫茫人海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