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遭难 鼓吹敌对势力和文化渗透恶果初现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5-1-14 13:11:51 |阅读模式
德国媒体近日报道,斯德哥尔摩大学宣布,该大学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协议于2014年年底到期后不再续约,孔子学院将于6月30日关闭。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孔子学院开办于2005年,是中国“汉办”透过多种渠道在欧洲努力多年才设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笔者2007年前后到瑞典出差,还曾多次到访过这所孔子学院。

  斯德哥尔摩大学在网站上说,如今的情况与10年前不同,当年对该校而言,与中国展开交流至关重要,“如今我们与中国已拥有完全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这样的合作显得多馀”。该校副校长维丁对瑞典《每日新闻报》说:“通常来说,大学里设立的一个机构由另一个国家政府提供经费,确实是有问题的做法。”

  这已经不是孔子学院第一次在海外遭到非难,去年,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曾呼吁美国近百所大学取消与孔子学院的合作或进行重新谈判。他们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的一个分支机构,目的是宣传中国政府的意识形态,有违学术自由。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是有孔子学院的不多名校之一,除芝加哥大学外,常青藤大学中尚有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有孔子学院。在芝大决定不再续约孔子学院之前不久,排名不错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也刚终止了续约孔子学院的计划。这次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决定,势必会在欧美引发进一步连锁反应。

  针对孔子学院在欧美的遭遇,中国方面给出了各种应对措施,包括国家“汉办”自身,也在从合作办学的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试图加以改进。而国内媒体则援引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反驳,批评西方说一些人仍抱着意识形态偏见看中国,想当然地认为政府主导的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输出意识形态的工具,把孔子学院在日常教学中介绍现代中国的内容,放大、歪曲成中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的例证。

  站在客观立场公正的说,中国汉办的自身反思值得肯定,国内媒体援引专家观点对欧美大学关闭孔子学院的强硬批评也很有道理。在美国,不少大学设立的孔子学院的教学方式和公关手段确实存在明显不足。也确实有不少西方政客和学者,习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与中国有关的教学合作项目,在中国身上挑三拣四。但问题是,为什么在过去十来年时间,孔子学院在全球数百所大学先后落地都没有招致反击,只是在最近两年才纷纷遭遇到狙击呢?

  针对这种情况,有分析总结认为,原因可能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孔子学院自身存在的不足,二是中国加速崛起引发了西方政客和学者的醋意,第三,可能也是最主要的,就是中国社会舆论近两年来不断鼓吹强化的“敌对势力”和文化上的颠覆渗透说法,引发了舆论上的外溢效应,使得西方反过来开始思考并担心中国对西方可能借助具有官方背景的孔子学院,存在着的有计划的“文化入侵”和“颠覆渗透”问题。

  对文化入侵这个问题,西方社会本来其实并不关注。在西方谈到文化入侵,更多的是欧洲国家,如法国、俄罗斯等国对美国文化日趋泛滥的警惕。而在美国,因为美国文化长期以来一直在世界各地深受年轻人追捧,自二战以来,美国就扮演着全球政治、商业和大众文化的输出者角色,大部分美国人根本就没有文化入侵这个概念。在北欧,因为这里的民众已经过惯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对文化入侵更是毫无概念。但是,随着中国崛起带来的心理影响,尤其是中国社会舆论不断鼓噪的警惕西方 “敌对势力”入侵颠覆中国社会和文化传统说法,经由互联网等媒体的传播,正在西方社会,特别是政界和学界产生越来越明显的溢出效应,反过来提醒西方社会,也开始关注来自于中国的东方文化的入侵可能。

  中国当然没有文化入侵西方的想法,至少在目前也没有在文化上大规模入侵西方文化、颠覆西方社会和文化传统的实力。但是,中国社会舆论不断鼓噪的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入侵颠覆中国社会和文化传统说法,已经足以给西方社会以错误的提示。而中国的崛起,就更加剧了西方社会,尤其是具有前瞻性担忧的西方学者的集体忧虑,要知道在美国大学,这样的保守派学者并不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明显文化和教育属性、正不断在全球落地孔子学院,成为被西方政客、学者瞄准的对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里的关键还是对所谓“敌对势力”的界定认识。西方社会已经对中国是否会成为“敌对势力”产生了警惕,就像中国社会对西方社会的“敌对势力”有点过了头的风声鹤唳一样。那么,在海外有没有敌视中国的势力呢?答案是肯定的。国会山就有不少议员,就总是把矛头对准中国,此外还有一些带有意识形态偏见的媒体和智囊机构,以及国防部等强力部门和CIA等情报机关,都把中国崛起视为美国的最大威胁,以中国作为最大假想敌。欧洲和日本也有这样的个人或机构,日本的新右翼军国主义势力,就恨不得将中国至于死地。欧洲一些国家的议员,因为受到藏独或疆独影响,再加上中国以往不良的人权纪录和从斯大林时期就对社会主义所累积的偏见,在不少问题上也对中国也非常不够友好。

  但是,这些所谓的“敌对势力”对中国是不是敌对是一回事,能不能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或文化上的颠覆渗透是另一回事。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其实和中国洋溢着爱国热情的爱国者,或者网络上那些天天叫嚷要和西方决裂打仗的“愤青”相比并无差异,对方也是站在自己国家利益的立场发表见解,表达认识,既缺乏颠覆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传统的手段,也没有要颠覆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传统的本意。中国社会舆论对西方社会,特别是所谓“敌对势力”扩大化的僵化认识,和西方社会正在逐渐形成的对中国文化的警惕并无二致,而且还起到了很不合适的舆论发酵剂作用。

  这种现象应该引起中国社会的反思,孔子学院在欧美遭遇狙击,就提供了这样的反思机会。中国的崛起不应该只是经济或军事的崛起,还应该有文化的崛起。按照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实力,包括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三部分组成。所以中国的崛起,不能只是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的崛起,还应该包括文化软实力的崛起,包括在方式论层面的巧实力的崛起。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文化层面的扩张,应该像鬼子进村一样,静悄悄地进行,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方敌意。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社会舆论自身的鼓噪,特别是对所谓“敌对势力”的狂热鼓吹,已经先将自身放到了非常不利的位置,这是很不讲攻防策略的粗放崛起模式。

  (作者为中美政治学者牛白羽)
回复 呼我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匿名
他藏入了茫茫人海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