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丹麥的美學導師

[复制链接]
龙一 发表于 2009-10-9 23: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來自丹麥的B&O(Bang&Olufsen)音響,把全世界都視為夕陽工業的家電產品,搖身一變為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Museum of Modern Arts)的收藏品;它的產品和它的故事,特別值得你留意。
所有的生活器物都有機能,這是器物的「生命」;每一種物品都必須有長期的耐用年限,這是產品的「品質」;器物也都有它們的外觀,這是它們的「精神」;每一種物品也都為人的生活而服務,舒服好用,因而成為它的「人性」。4個要素都結合,才能稱做「美學」。


充滿簡潔線條的工業製品,品質更耐用但美學成就毫不遜色


北歐國家率皆小國寡民,住民們必須與酷寒的天候搏鬥,在高山深水間製作耐用與紮實的器具;冷峻的自然條件、半年黑暗的極地天光,孕育他們極度理性的生活態度。當時序進入20世紀,北歐人陸續以他們擅長的機械、動力和生活器具工業,揚名世界。和義大利、法國浪漫的個性相比,他們的工業製品充滿簡潔的線條、更耐用的品質,但美學的成就毫不遜色。
看過丹麥B&O音響產品的台灣人,少有不眼睛覺得甜美異常的。然而一當你實際操作它的產品,你會更驚訝它的創意與對用家生活的體貼,遠超過一般家電。
自18世紀以降的歐洲,陸續跟著工業革命的腳步產生過好幾個美學運動;例如法國和義大利的巴洛克、洛克克、新藝術(ArtNouveau),但北歐承繼、並發揚光大的,當數20世紀初的「現代主義」(Modernism)。這個運動強調所有器具或建築的設計,都應該為它的「機能」而服務,完全摒除不必要的裝飾,而且要求產品設計能與大自然結合,在材料上則應選擇工業化的普遍材料(鋼鐵、玻璃、混泥土、陶瓷),以降低產品售價,讓任何人都買得起。創立已75年的丹麥B&O,和大部分北歐工業一樣,都出自現代主義的血緣,在它的產品上,你看不到勞力士金錶上繁複的雕飾與高昂價格;但你可看到打磨得一片雪亮的不銹鋼、高質感的壓克力面板,以及就手好用的實用性;還有最重要的──與現代數位家庭客廳、書房、起居室融為一體的造型與懸掛、擺設設計。
以它招牌的BeoCom2500桌上型電話為例,三角形的黑色機盒牢牢貼住桌面,紫色的話筒則斜立在機盒頂上,使話機在不使用時,能成為桌上的一株鳶尾花;斜向下鋪陳的白色數字按鍵,完全按手指趨前的人體工學角度設計,好按也好用。這樣的一部話機,雖然得花上你數千新台幣;但它和一般人家隨處買上幾萬塊的古董擺飾相比,卻是最經濟的生活器具。
但真正要看出B&O科技工藝美學實力的,還是得看它的影音產品。通常用到電力的家庭器具,就必須顧及各國的安全法規,在散熱、安全、成本、耐搬運的機體結構間,壓迫產品美感來妥協。但是對機械在行200年的北歐人,卻可以用他們的專長與天賦,把電路零件平滑鑲嵌進美麗的造型中,甚至還創造更優質的視聽享受。B&O的Beosound4000綜合音響為例,當你的手指靠近音響面板,紅外線感應的玻璃門無聲的自動往左右滑開;6片裝CD唱盤快速移動發出雷射光的讀取元件;瘦長型的Beolab落地喇叭,就是要以抽高的姿勢,納入現代公寓狹小的客廳,其中的揚聲器單體,經過精密的聲學考量,可以在很低的音量下,讓滿室都洋溢樂音;它的Beovision電視機,揚棄掉灰壓壓的ABS樹脂外殼,改用銀色拋光鋁板機身,兼顧散熱與家具融合度,你更無法想像,它的螢幕會隨室內光線明暗,自動調整影像的亮度……。


動人的新美學主義──「少,就是多」


很少人看到B&O的音響能夠不被感動、震撼,「原來音響可以長得這麼漂亮」,雖然它是台灣家電市場的新客,大部分人也不知道B&O的名號,但是它的展示間外總是圍繞著觀眾,有機會親自操作音響功能的人,莫不好奇探聽它的故事。
它的產品能引起大部份西方市場的青睞,很大部分原因是它在「現代主義」精神中,改良再改良,而且不斷與現代數位家庭生活參照互動的結果;它真正打動你的,是它美學背後的哲學──「少,就是多」(Lessis More)。
在20世紀前的社會,人們的生活主要在家裡,沒有太多的商業、工作;也沒有簡便的旅行工具;人類的創造力體現在家中的人際互動與生產勞動,家庭因而堆滿各種物品與家族記憶;要沉潛思維,反而是必須像蘇東坡客旅或歌德的義大利紀行一樣,專門規劃一場異地之旅。
但一進入20世紀,人類成為社會動物,外出工作、商業交誼;甚至長途旅行司空見慣,「回到家」反而該是少有清明沉潛的時光,否則人將失去感受生活與再創造的生命力。
30年代,德國現代主義大師凡德羅(Mies Van DerRohe)在德國威瑪的包浩斯(Bauhaus)學院提出了最有名的現代主義宣言:「少,就是多」,即刻捲起風潮。B&O假北接德國地利之便,很早就擁抱了這個哲學,75年來,它運用「常駐設計師」的北歐式工業經營(製造工廠固定僱用世界級設計師,其地位等同於總工程師),以丹麥知名的聲學工業基礎(世界頂級錄音室率皆採用丹麥Dynaudio喇叭單體,可見一斑),終於讓B&O成為家電中唯一能脫穎而出的非日本業者。
沒有讓現代主義變成教條,反而讓它融入生活,則是B&O一直被視為尖端公司的理由。60年代中,B&O邀請丹麥新銳設計師JacobJensen加入創意團隊,這位鍾情於簡約低調風格的設計師,與走向現代洗練風貌的B&O一拍即合,JacobJensen創造出一系列「扁薄筆直」幾何線條的音響,大量使用銀白金屬做為表面質材,以及黑白高反差對比色,為B&O抓到與現代公寓水泥土粉牆水乳交融的設計主軸。
JacobJensen的音響設計和當時笨重龐大的真空管、電晶體同類產品相較起來,彷彿彼此來自不同星球,B&O在當時堪稱激進的摩登美學,將音響提升到藝術品的層次。專門收藏現代藝術作品的紐約現代美術館大為驚豔,特地邀請B&O展出,並買下其中7款音響列為永久館藏。從此,B&O不只是單純的音響家電,而是現代設計史上重要的符號。
B&O得到如此高度讚譽的原因,不僅是外觀設計的大膽創意,操作功能亦有獨到之處,讓使用者體驗到高科技的感動。76年推出的Beomaster1900收音擴大器,傳統音響上的按鈕全部消失,操縱功能鍵隱藏在深色透明面板下,只要手指輕輕一碰,指尖帶有的靜電就足以啟動電子感應,面板立刻浮現燈光指示。20多年前即有如此神奇的設計,JacobJensen與B&O聯手打造的人性科技機能美學,是其它視聽品牌難以企及的高標準。
單純以聲音表現而論,B&O不是千萬元頂級發燒音響品牌的對手,它的哲學是求取「聲音」、「家居」、「美感」的平衡,而且在10坪到100坪的每一個家庭中都適用,只要你是心靈活動時間多過呼朋引伴的現代人。
例如Beolink,就是解決家裡究竟要有幾套音響的問題。只要一組主音響系統,然後每個房間裝上B&O喇叭,如同中央空調,走到哪都聽得到音樂,而且遙控器在家裡任何角落都可作用。B&O的工程師甚至還製作一套BeolinkPCOffice軟體,用家可以透過桌上的電腦來調整B&O音響的音量、選擇CD曲目和收音機頻道等──你說它對你生活的思考有多用心!

撰文=吳向前  杜祖業
回复 呼我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