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讲述老城故事 丹麦青年的老北京情结

[复制链接]
龙一 发表于 2009-6-29 20: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锣鼓巷有一家小店叫作北京卡片,店内明信片均由老照片影印而成,泛着浓浓的京味儿,于静默中讲述着那些凝聚在光影之间的老城故事。小店合伙人中有一位丹麦青年,他的中文名字叫作拉丝。
  十年之前,丹麦小伙拉丝将高中毕业旅行的目的地选在了中国昆明,这个十分随意和偶然的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丹麦全年有雨,而昆明四季如春;丹麦平均海拔30米,最高山峰100米,而昆明的山到处都是。这个“非常不一样”的城市强烈吸引着这位丹麦小伙,也正是在这座不一样的城市里,他遇见了最初引导他走入收藏的另一位丹麦朋友,同时也是现在的合作伙伴。这次毕业旅行,拉丝在云南停留了一年半学习中文,之后返回丹麦就读中文系,大学毕业以后再次回到中国,与之前引导他走入收藏的那位朋友一起,边做旅游团的领队边四处收集中国老照片。   拉丝和朋友在收集老照片的过程中跟很多老北京人接触过,开店以后也有不少老北京人慕名前来。老照片往往能触发老人深埋多年的记忆,这些老人随后就会眼神发亮,娓娓讲述记忆深处的故事。曾经有位老人在看见由西四牌楼老照片影印而成的卡片时说:“这房子现在还在呢,就是新华书店。”随即开始讲述书店的历史。也曾有一位老北京看见100年前大栅栏的照片时激动地说:“我在这个帽子店买过帽子,这个门前有龙头的店是家蛋糕店。”还曾有老人指着卡片上的一处建筑说:“当时,在这个邮局门前有个很好玩的机器,你把硬币投进去,信封就出来了,据说是德国货。”……诸如此类的故事不胜枚举。在拉丝看来,这种历史的细节能够将人与过去的事情连在一条记忆的线上,能够传递某种思想,因而非常有意义。   “北京发展太快了,人们的记忆有点跟不上,甚至很难回忆起几十年前的经历。”拉丝讲道。正因如此,通过赏玩老照片可以帮助现代人理清自己所经历的变化。比较上世纪二十年代和五十年代西四大市街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这三十年间电车出现了,汽车出现了,土路变成马路了,人们的着装风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拉丝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就应该由这样一些具体鲜活的小细节构成。拉丝陶醉于研究这些具体的东西。   拉丝的很多老照片收集自丹麦传教士的后裔。当年,传教士们为了赢得前往中国的赞助费而疯狂地拍摄和记录中国,因而留下了这样一笔财富。运气好的时候,有些传教士的后代还会很高兴地把祖辈留下来的老照片及书籍等物免费赠给他们,以感谢他们对于这些老物件的珍视。拉丝判断他所收藏的照片中有90%是外国人拍的,比如摄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西四大市街的照片。因为当时相纸非常贵,中国人不可能“街拍”,而外国人拍的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问及将来的打算,拉丝说他很可能一直留在中国:“中国变化很大,发展很快,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学习中国文化的时候感觉有学不完的东西。”目前拉丝正忙于收藏一批摄于100年前的京剧照片。
回复 呼我

举报

精彩评论13

 楼主| 龙一 发表于 2009-6-29 23: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人哪儿有你这么贫的阿
fiona 发表于 2009-6-29 23: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龙一 发表于 2009-6-30 07: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gebenhagen
 楼主| 龙一 发表于 2009-6-30 09: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6# 我的扮演者

还真行。就是不知道是否涉及版权问题。
fiona 发表于 2009-6-30 09: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龙一 发表于 2009-6-30 10: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有变化。我看到过很多城市的老照片,还是很有意思的。
 楼主| 龙一 发表于 2009-6-30 12: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么个意思
fiona 发表于 2009-6-30 21: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龙一 发表于 2009-6-30 22: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觉着是没人理他,就算告下他来,他能有多少钱陪阿。中国人版权意识忒差
fiona 发表于 2009-6-30 22:37


ren ci de zhu a
yanzi 发表于 2009-7-1 17: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该赶紧行动了,要不然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