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 一个丹麦小伙的心愿:用徒步旅行感受中国文化

[复制链接]
龙一 发表于 2010-6-18 10: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athias.Lund.Larsen是丹麦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中级班的学生,他高高的个子,一头金黄的卷发,脸上总是带着微笑。他还有一个很响亮的中文名字——马红星。今年刚刚20出头的他,在学汉语的路上已经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脚印。

2007年和2008年,马红星先后两次到中国,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清华大学参加汉语短期培训,还在广东教授过英语。回到丹麦后,他在哥本哈根商学院国际政治和贸易专业学习的同时,又在“亚洲学习项目”和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中级班学习汉语。马红星勤于思考,善于从学习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写汉字对大多数西方人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而他却对汉字有着极强的领悟力,无论是读课文还是查资料,都显得十分轻松,得心应手。在他手提电脑的桌面上有一幅特别的中国地图,上面用汉字写满了中国的格言。每当他学到一句新的成语或分析一个汉字的构造时,常说的一句口头语就是“汉语真有逻辑性”。可见,汉语让他着了迷,汉语给了他许许多多的乐趣。
  2009年,作为丹麦第一位参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选手,马红星非常兴奋。他为参加比赛做了很多准备,他是这样向人们介绍自己和丹麦的:我叫马红星。“马”是“千里马”的“马”;“红星”是“红星闪闪”的“红星”。我来自安徒生的故乡——丹麦,可爱的“小美人鱼”就是丹麦的象征。我喜欢汉语,喜欢中国,我要在这届大赛中一马当先,成为最耀眼的一颗星!
  2009年7月,马红星弹着吉他,唱着崔健的《一块红布》,走上了湖南长沙“汉语桥”大赛的舞台。尽管最终没能获得名次,但是全世界100多位参赛选手齐聚一堂,同台献艺,开阔了他的视野,更加激发了他学好汉语的意愿。更出乎他意料的是,在“汉语桥”大赛中认识了来自法国普瓦提埃的一位姑娘,收获了自己的一份爱情。
  当他得知上海世博会丹麦馆招聘汉语志愿者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去报了名,2010年4月,他如愿以偿地来到了上海,成为丹麦馆的工作人员。世博会开幕以后,每天他要面对几万名前去参观的游客,向人们介绍小美人鱼,介绍安徒生,介绍充满欢乐的丹麦王国和精力充沛、喜欢标新立异的丹麦人……不少参观者喜欢这个22岁的丹麦小伙子,争着和他合影留念,他总是微笑着,把友好的情谊带给每一位站在他身边的人。因为他从心里热爱这份工作,所以每天面对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烈日下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他也乐此不疲。
  在为世博会游客服务的过程中,他对中国经济腾飞的现实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掌握的汉语词汇迅速地增加着,和别人的交流越来越流利了。马红星会一直服务到上海世博会结束。之后,他将背起行囊,一个人从上海溯江而上,徒步旅行到重庆。他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亲近自己最向往和喜爱的国度,敞开心扉接收中国文化带给他的一切感动。(武惠华 寄自丹麦)
回复 呼我

举报

精彩评论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