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朗诵热,是向经典、向纯净、向慢生活的回归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7-10-3 16: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秋夜,南北十余位艺术家将在东方艺术中心舞台上演绎“诗情画意”——以《行板如歌·秋思》为题,濮存昕、尚长荣、蒋雯丽、姚锡娟、胡乐民、丁建华、赵静、宋怀强、张欢、刘家祯等来自表演、戏曲、朗诵等各门类的“大咖”将在“秋月、秋色、秋恋、秋思”的4个章节中,交错展现梁实秋、张爱玲、郭小川、贾平凹、木心、舒婷和西方作家契诃夫、歌德、梭罗、普列维尔等的诗文作品,营造东西方文化在同一轮明月下的深情交流。
朗诵音乐会成重要门类
在东艺2017/18演出季中,朗诵音乐会并非独此一台。明年2月2日,“致普希金——纪念俄罗斯文学之父逝世180周年朗诵音乐会”将继2016年首演后,再次返场,濮存昕、曹雷、姚锡娟、肖雄、严晓频、达式常、王耀庆等将在俄罗斯钢琴家安德烈·皮萨列夫的演奏配合下,演绎普希金经典诗篇。6月1日儿童节,“小王子——钢琴诵读音乐会”将成为给孩子们的一份节日礼物,“燕子姐姐”陈燕华和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将搭档演绎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儿童故事之一《小王子》,与莫扎特、舒伯特、德彪西等音乐家的经典钢琴作品,共同叩响通往灵魂深处的心门。
当朗诵音乐会成为演出季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东艺演出季历史上,可谓新现象。春江水暖鸭先知,剧院的节目策划向来呼应社会潮流和观众需求,朗诵音乐会的集中呈现,亦是近年来社会“朗诵热”的折射。从央视节目《朗读者》,“朗读亭”在申城街头成为“网红”,引老少市民争相排队;到街头的电话亭变身“朗读亭”,各类市民诵读活动如火如荼展开——朗读,这个古老的情感表达方式,一举成为当下社会连结人与人心灵的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诵读,其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过去孩子们上私塾念书都是要反复背诵的,背不好要被老师打手心。我们是先把这些诗文诵读得滚瓜烂熟之后,再慢慢去理解它们,20多岁、30多岁,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理解。如今的教育,渐渐忽略了诵读这个阶段,以至于很多年轻人到20多岁还对经典诗文很陌生、很少接触。”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近年来投身朗诵活动的先行者,在东艺新演出季的3台朗诵音乐会中,他是其中两台的主力。谈及热衷参与和组织朗诵活动的原因,濮存昕说,文是雅、艺是俗,朗诵就是沟通雅俗的文艺形式,“人们一次次听到经典诗文的朗诵,会触动自己去翻书重温这些诗文,最后产生自己参与朗诵的冲动。通过朗诵,我读了很多过去没学过的诗文,这让我受益匪浅,我也愿意和大家分享这种收获。”
回应社会需求
当然,走到大舞台上的朗诵表演,有了更丰富的呈现形式。3场朗诵音乐会上,钢琴演奏无一例外成为标配,中国新生代钢琴家薛颖佳和两位俄罗斯钢琴家安德烈·皮萨列夫、伊利亚·伊亭的加盟,让观众在欣赏朗诵的同时,亦能享受到一流的音乐熏陶。音乐会上,钢琴,并非只是朗诵的背景声,而是扮演了与朗诵者对话的关键性情节,让朗诵更富戏剧性意境。
除了听觉,朗诵会还着力在视觉乃至嗅觉上给予观众美的享受。《行板如歌·秋思》制作人烁渊介绍,“秋”是演出的题眼,朗诵会力求让观众从进场开始就感受到与众不同的美好的秋之氛围,可能是舞台上随风卷起的片片落叶,也可能是帷幕间时隐时现的零星霞光……演出现场还将用高科技手段制造出符合节日气氛的植物香氛。而在《小王子》的舞台上,蓝色星球、红色玫瑰,夜空中的星星……浓郁的童话氛围,将带领观众进入书中营造的世界。
“没想到可以再度在东艺演出”,“致普希金”朗诵会制作人姜江坦言,是两年前演出观众的热情回响将他们又请了回来,“在俄罗斯钢琴家用俄语朗诵后,濮存昕老师又带领全场观众一起朗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文学和现场的力量感人至深。”在姜江看来,朗诵既是一种贴近大众、平易近人的艺术形式,但同时,语言是一门非常高级的艺术,“通过语言大家的朗诵,观众可以深入领略经典的魅力、文学的魅力,好的朗诵不仅靠好嗓子传达,更依靠文学本身的力量打动人。朗诵不是高高在上的,不管场地多大,始终是‘我读给你(们)听’的直接交流,舞台上的动人一刻背后凝聚着艺术家的认真投入和经过时间洗练的文学的内涵。”
在业内人士看来,社会风向如同钟摆效应,当网络文学、流行文化、快餐文学大行其道之时,总有另一种力量将钟摆拉回另一个方向,“朗诵热”便是这样一种向经典、向纯净、向慢生活的回归。与快餐文化相比,经典总是相对小众的,但社会需要这样一个群体的成长扩大,需要这样一方纯净领地的存在,剧院里的“朗诵热”正是对这种社会需求的回应。
--
回复 呼我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