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设计师建言重庆:把传统建筑打造为城市名片

[复制链接]
龙一 发表于 2015-10-5 17: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丹麦王国驻重庆总领事馆主办的“丹麦生活·设计展”近日在南滨路喜马拉雅举行,丹麦设计师托马斯也受邀来渝。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托马斯显得十分激动,记者对他的采访中,能感受到他对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重庆的几天时间,托马斯还参观、游览了磁器口、洪崖洞等地,他期待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能带给他更多的灵感。

重庆日报:您是怎么踏上设计这条路的?

托马斯:我爱上家居设计,主要还是受了爷爷的影响。在我16岁的时候,对设计材料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爷爷曾做过木匠,他教我了一些制作技巧,就这样,我开始做起了木工学徒。

重庆日报:如何从一名学徒做到拥有自己的公司?

托马斯:开始我在一家公司当学徒,大学毕业后继续留在那里供职。也许是我对设计的热爱和认真,才有了参与设计、装潢丹麦皇家图书馆、奥尔胡斯艺术博物馆、丹麦皇家剧院的机会。

其实我在当学徒的时候,就经常有人找我去做设计。后来慢慢有了一点知名度,时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自己开一家设计公司?”当时我对设计艺术和建筑的兴趣不断增加,并且越来越热衷于金属尤其是不锈钢加工,这些都促使了我建立自己的公司。

重庆日报:所有的艺术品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对此您怎么看的?

托马斯:公司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我自己亲手设计的,我会把每件作品都标上编号,并且限量制作99件。

就像本次在重庆的设计展,我有3件作品参展,包括我自己所创的“纪念系列”。对我而言,一件“纪念系列”家具就是一种时尚宣言,象征着勇敢无畏、崭新的思维方式。

重庆日报:相对于传统的丹麦家具,您的设计有什么特别之处?

托马斯:在木制家具设计界,丹麦设计在全世界算得上是最经典的。丹麦设计的精髓是以人为本,比如设计一把椅子、一张沙发,不仅仅追求它的造型美,更注重从人体结构出发,讲究它的曲线与人体接触时如何达到完美的结合。它突破了工艺、技术僵硬的理念,融进人的主体意识,从而变得充满理性。

而在我的设计里,用材上会更大胆。我喜欢不锈钢材质,它象征着一种雄性气质;而布制品和皮具则代表着温和,两者结合起来将更适合提升视觉感受。

除了美感外,我还强调视觉的虚幻与好奇性,因为我设计的作品对于空间的要求特别大。

重庆日报:如何想到突破传统,大胆使用不锈钢材质作为设计基础?

托马斯:我之所以选择不锈钢材质作为家具设计的基础材料,出于对埃及金字塔和中国长城的尊崇。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达到一种永恒,我希望有一天能够站到丹麦设计大师的高度,铸就经典作品,就像金字塔和长城一样。

重庆日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建筑设计?

托马斯: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在此之前我看过许多中国传统建筑的照片,例如长城、故宫、颐和园等等。传统的中国建筑在细节上很讲究,小小的一个座椅、窗棂都会雕上满满的图案,可见工艺之繁杂,让人敬佩。

其实在我看来,中国崇尚自然的木质家具产品和丹麦家具有着共同点,双方都是取之自然用之自然的设计,家具的柔润线条和有机材质都不约而同地体现室内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重庆日报:能谈一下对重庆的印象吗?

托马斯:来重庆前,我特意上网查过资料,看到磁器口、洪崖洞的图片时,我惊呆了!所以我一定要亲自去拜访这些地方,也许会给我带来不一样的设计灵感。

我了解到的重庆是一座相当现代的城市,同时也并不缺少传统的美,它保留了最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我觉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定很幸福,可以随时穿梭于现代与古代之间。

重庆日报:既然对重庆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可否为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给予一些建议?

托马斯:传统的丹麦设计以简洁的设计线条和实用性闻名世界,这也是丹麦文化留给人们的印象。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如此多的传统建筑,也是世界闻名。


在本次设计展上,有两把丹麦世界级设计大师1945年的作品“45号椅”和“46号沙发”。他把这两把椅子的座板和靠背从椅子的框架中解放出来,打破了丹麦设计传统,代表了作者对家居设计的独特见解,在70年后的今天仍然被年轻设计师模仿、学习。

尽管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但什么样的设计和建筑能够成为经典一直流传下去,继而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我认为这是值得你们去思考的。重庆不仅要好好保留现有的传统建筑,也希望未来能多一些类似磁器口、洪崖洞这样的建筑,即便是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仍然会被人们铭记、欣赏和学习。

人物档案

托马斯,丹麦独立设计师,曾参与丹麦皇家图书馆、奥尔胡斯艺术博物馆以及丹麦皇家剧院的室内设计与装潢工作,10年前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并开发了家居产品“纪念系列”。(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回复 呼我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